最近大家的朋友圈里
除了露营,“含虾量”应该也挺高吧!
不少嘴馋的成都人已经将
麻辣、蒜蓉、油焖、卤煮、
鱼香……味的通通来了个遍
近日
关于小龙虾的各种话题
#不要再吃爆炒小龙虾#
#小龙虾为什么一定要煮熟了#
#医生建议吃小龙虾1个人不要超过1斤#
冲上热搜
微博截图
网友大呼:
“臣妾”做不到啊!
那么美味的龙虾
怎么忍住只吃一斤?
一时贪嘴干掉半盆小龙虾
男子血糖飙升酮症酸中毒
52岁的李先生在一次和朋友的宵夜时,干掉了小半盆油焖小龙虾。当天半夜,他就开始肚子痛,拉肚子。吃了止泻药仍然没有完全止住,接着就开始头痛,想吐又口渴,不停地想喝水。
看着他精神越来越差,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李先生的随机血糖高达19.8mmol/l,尿酮也呈阳性,医生诊断是因为进食不洁食物后突发急性胃肠炎,而后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种代谢性酸中毒)。
图源:长江日报
据接诊的医生解释,小龙虾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且升糖指数低,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吃一点,但如果过量食用则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没有熟透,还有可能引发胃肠炎。
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糖原的异升导致酮体生成增加,因此会产生酮症。而胃肠道疾病引发的呕吐、腹泻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进一步也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医生建议:
每人每天吃小龙虾不要超过1斤
小龙虾虽然美味,但也不可多吃。
小龙虾相关的污染因素包括:重金属污染(铅、汞、砷、镉),致病菌污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寄生虫污染(肺吸虫),洗虾粉相关污染(草酸、亚硫酸盐、亚硝酸盐、柠檬酸)。
其中食用小龙虾引起最严重的健康危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又称哈夫病。
这种病的具体致病因子尚不明确,发生率低。主要表现为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肉酸痛、出现肌红蛋白尿(尿液红棕色)。
据现有的疾控调查数据表明,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风险与食用数量有关,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食用数量没有相关性,而且与食用虾黄虾线也没有相关性。
此外,小龙虾蛋白质含量丰富,如果过量食用,会造成消化压力,引起消化不良。
小龙虾烹饪时常重油重辣,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肠胃负担。
所以小龙虾切不可多吃,也不可天天吃。每天食用小龙虾不要超过1斤(带壳的哦)!
小龙虾和啤酒是绝配?
啤酒和小龙虾嘌呤含量高,对于尿酸偏高或有痛风病史的人,如果经常吃或者大量吃,容易引发痛风性关节炎。
所以,小龙虾+啤酒的组合
在吃的时候要注意量
有痛风或者尿酸高的人最好忍着点嘴!
注意!这三类人
尽量少吃或不吃小龙虾
除了糖尿病患者以外,以下三类人群在吃小龙虾的时候也要慎重!
过敏人群
小龙虾所含的异种蛋白,和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复杂生物化学反应。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就会造成过敏症状,且反应表现多样,如皮疹、腹痛、出血、胸闷等。
因此体质易过敏的人,建议不吃小龙虾。
易消化不良人群
小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用后消化慢、胃肠负荷重。
一次性食用量过多,易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因此建议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尽量少吃小龙虾,食用时也注意控制量。
尿酸高、痛风的人群
小龙虾的嘌呤含量很高,有痛风的患者或嘌呤代谢异常的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即使吃,也不要喝酒,才能减少痛风发作。
另外,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吃小龙虾时也要多注意一些。
总结:小龙虾这样吃才健康!
01
不要过季
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
如果错过小龙虾的上市季节,但餐馆还在供应小龙虾,这时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小龙虾,或者是不新鲜的,小龙虾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要尽量少吃过季的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