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当代水产报道:
每年的5月份,对小龙虾养殖户来说,总是那么煎熬的。每天提心吊胆自己的小龙虾发不发病,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
以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域——湖北省监利县为例,整个2018年5月发病的塘口超过60%,发病的面积约为60万亩,损失了近三万吨的小龙虾,并且超过9成发病的老板都亏本了。
既然超过一半的机会要发生,如果还不做足预防准备,那你的五月就真的成了黑色五月。其实就好比,情报得知敌人就要攻城了,如果我们还不做好防御工作,那就等着被屠城吧!
其实在本月10号左右,就有养殖户开始发现自己虾塘里的小龙虾尾扇腹面起水泡的情况。
尾扇腹面起水泡、红肿
其实这是预警,告诉大家它们要来了!此时的池塘就好比城墙!如果防御得当,那就相安无事或略有损失;但如果防御不及时或工作不到位,轻则伤亡过半,重则全军覆没。
一、它们是什么?为何如此凶猛!
它们是细菌(嗜几丁质分解细菌、弧菌)、病毒(白斑综合症病毒)、真菌(烂鳃)。有些就潜伏在身边,伺机而动,如细菌、真菌;有些则靠外面支援,如病毒!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年4月底至6月(水温在20℃—28℃)为到处流窜“作案”高峰期,所到之处必有伤亡。
如小龙虾的烂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由嗜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所致,感染初期病虾尾扇红肿,有小疮口,内含液体,随着病情恶化,整个尾部缺损发黑、糜烂,最终整个尾部被吞噬。
如小龙虾感染弧菌后的症状:摄食较正常,几天后发现虾体有断须、红须、烂尾的表现,不及时预防下一个阶段会出现爬边、空肠、空胃、肝脏颜色变浅、没有活力虾体从大到小顺序死亡。其实弧菌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是一直存在的,弧菌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内是不需要处理的,但受到环境、水草、有害菌的影响就会加大弧菌的繁殖量,最终导致水体受到污染,如果此时小龙虾体质差将受到侵害。
肠炎(空肠、充血)
而小龙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一般是通过虾苗等携带方式进行传播的。白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力低下,反应迟钝,附肢无力,经常分布于池塘边,无力上草。同时,病虾摄食量减少,少量虾有黑鳃现象。头胸甲易剥离,壳内有积水。感染后3-10天死亡率达40%~50%以上。
二、它们什么时候才发起进攻!
1、新塘投放带病菌的虾苗或下塘前后的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随着气温的上升,病原菌滋生,就会入侵虾体,导致发病。
2、投喂量不足,导致龙虾相互打斗、蚕食,造成尾部损伤引起细菌感染。
3、稻虾客户不舍得卖苗,造成养殖密度过高;而密度越大,龙虾在空间、食物、溶氧方面的竞争势必越加激烈,从而加速疾病爆发。
4、长期高蛋白饲料的投喂,会加重龙虾肝胆、肠道上的负担;如果不重视日常护肝、防肠炎的内服工作,疾病将从肠道入侵虾体。
5、随着温度的上升,投喂饲料的残饵增多,稻桩子的加速分解,如果不及时改底消毒,会导致水体环境恶化(氨氮、亚盐超标),直接影响到小龙虾的体质,使小龙虾极易感染病菌(如弧菌)。
6、天气突变,龙虾应激大,体质弱,容易被病原菌侵袭感染。
7、5月分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伊乐藻进入休眠的状态,产氧能力开始大幅度的下降,一旦水体藻类没培养起来或者遇到强烈的阴雨天、闷天的时候,水体溶氧将严重不足,导致小龙虾大量的爬坡上草,体弱无力,趴边死亡。
三、如何预防?
1、勤改底抑菌,小龙虾是底部生活的生物,勤改底可以给小龙虾创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底部细菌的繁殖。如何改底:
(1)通过有益菌分解塘底饲料残饵及稻梗、水草腐烂等有机质,减少有害菌滋生的有利条件;同时利用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抑制的关系,通过增加有益菌数量的方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建议每隔5-7天,用生物制剂改底一次(生物底改 3亩/包+粤海利生素 2亩/包)。
(2)用消毒剂改底杀菌,尤其是弧菌。建议选用对小龙虾刺激小,无残留的产品,避免二次污染,如含过硫酸氢钾的消毒产品(粤海501 2亩/包),建议5天/次(注意需与含菌类制剂错开使用,避免影响菌类制剂使用效果)。
2、加强日常护肝保肠内服保健工作,提高小龙虾体质和免疫力,特别是肠道的护理,因为肠炎更容易引发弧菌病,增加死亡量。建议5-6月份常拌发酵料或乳酸菌(粤海富虾康 200克/斤饲料 或 粤海601)进行投喂,增加肠道有益菌菌群,促进消化降低肠炎发生;同时,内服鱼虾肝胆舒或五黄精华液,保肝护胆提高免疫力。
3、天气突变,需做好消毒及抗应激工作,预防小龙虾发病。建议天气突变后用菌毒清(5亩/瓶)或粤海金碘(3-5亩/瓶)进行消毒;天气突变前后泼洒抗应激产品,如应激固壳素+应激维C。
4、及时补钙,特别是新塘下苗的第五天是虾苗脱壳高峰期。建议每隔7天用粤海303(8亩/包)补钙一次,避免虾苗缺钙导致脱壳慢影响生长速度或脱壳不遂出现死亡。
5、合理投喂,避免相互残杀内斗。4-6月份早晚各投喂一次,早上占一天投喂量的30%,下午占70%。日投喂量根据塘口虾总重量的5%-8%进行投喂,同时要考虑天气,温度,水质情况,蜕壳情况等,灵活调整。正确的做法是勤查食,勤观察,查看龙虾的长势情况!
6、放养健康、活力好的虾苗(投苗时间最好在4月中旬之前,之后的虾苗容易带病菌),避免投放的苗种携带白斑病毒等致病菌。虾苗下塘时用粤海金碘浸泡几分钟消毒,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引起细菌感染。
7、增氧解毒,避免龙虾因水质恶化中毒、缺氧,导致龙虾免疫能力及体质下降。建议每隔五天用增氧解毒底净(4亩/包)。
8、控制密度,捕大留小。密度控制在4000-8000尾/亩,且虾体规格越大密度越低。
四、如何治疗?
如果发现虾塘龙虾尾扇腹面出现水泡、红肿等情况,且伴随着龙虾死亡。要查找出了其发病原因(细菌性、病毒性、环境因素),具体操作方法:
1、如是细菌性感染,一般症状是:第一阶段是龙虾会出现红爪,烂尾,甲壳溃疡;第二阶段是龙虾出现肠炎空肠、肝胰腺发白;第三阶段是龙虾会出现肝胰腺坏死,头胸甲有积水,引起龙虾大量死亡。治疗处方以外用杀菌改底,配合内服调理。具体如下:
(1)第一天选择晴天上午使用粤海金典或菌毒清清除底部有害细菌。
(2)第二天使用粤海501对池塘进行改底,为什么是“过硫酸氢钾”而不是其他的,因为此时池塘已经有病原菌,用“过硫酸氢钾”可以再清除一遍病菌,还可以利用其氧化性对底部起到及时养护的作用。
(3)配合“五黄精华液+对虾多维”内服,当然细菌性疾病可以配合抗生素使用。
(4)如果检测是弧菌病,还可以用弧菌专用产品(弧菌清)进行治疗。
2、如小龙虾出现的大量死亡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可能性较大。如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减少损失。
(1)消毒。采用含碘制剂(粤海金碘)全池泼洒,阻止病毒通过病虾、死虾在水体里转播,减少健康虾感染机率。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用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续2—3次,隔天一次。切勿过量用药,避免应激造成二次死亡。
(2)内服天然植物抗病毒中药,如大黄、板蓝根、黄芪、大青叶等超微粉碎的产品,而中药成分提纯的产品使用效果更佳(如鱼虾肝胆舒、五黄金华液),可有效防止病毒病进一步扩散。一般用量为每千克虾体重拌喂0.8—1.0克中药(每包鱼虾肝胆舒拌160kg饲料),连续投喂4—5天。切勿乱用、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病是无效的。
(3)发病后及时将病虾隔离、死虾打捞,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