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
上海夏天一热,小龙虾就来了。无论是露天的夜市还是星级酒店,小龙虾得到的都是贵宾级待遇。客人们争先抢食,大厨们小心侍候。在我的城市竟不知不觉开始流行一句话:北京的大烤鸭,上海的小龙虾。到底小龙虾是何方神圣,值得如此追捧?
(克氏原螯虾。
图片来自:)
本体
克氏原螯虾,拉丁学名: ,俗称:小龙虾、口味虾、红螯虾、淡水小龙虾等等。此虾体长5-12厘米左右,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体色鲜艳,常见为红色、红棕色、酱暗红色,两侧颜色偏淡,身上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和颗粒。而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须长且头胸甲稍侧扁。胸部有步足5对,前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一对尤其发达,称之为:螯(我们通常叫钳子)。后2对步足末端呈爪状。尾部发达且具5片强大的尾扇。
(克氏原螯虾的标本照。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克氏原螯虾现已入侵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温度宜人之时,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小河、水池,即便是水沟里也能够偶遇。作为重要的经济虾类,一些村镇有专门饲养小龙虾的虾场。它摄食范围非常广,“素食”包括水草、瓜皮、藻类,“荤食”有:水生昆虫、动物尸体、软体动物等,食物匮缺时,也会同类残杀。
(克氏原螯虾的生态照。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来历
关于小龙虾怎么到中国来的,有好多个版本,甚至还有人爆料说小龙虾有细菌战的“黑历史”。小龙虾确实不是我国本土物种,它原产美洲,最先引入到亚洲的国家是日本,当时是把小龙虾作为牛蛙饲料引进的。然而最先把小龙虾被带入到中国的也是日本。虽然时间确实是在二战期间,但并非用来参与细菌战,而是当时日本人带它来中国是用来改善自己伙食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小龙虾也就在江苏地区默默繁衍并且有了一定的种群规模,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悄然走上了各地的餐桌,直到现在大红大紫。
(小吃:香辣小龙虾。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利弊
一方面,作为经济虾类,克氏原螯虾在餐饮业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还凭借鲜艳的壳色进军了宠物行业。
(人工培育的宠物级小龙虾。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另一方面,作为成功的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不仅仅挤占本土水生动物的资源,携带蠕虫和病原体,而且还能改变整个溪流、河流和湖泊的水环境。最先引进克氏原螯虾的日本已经深受其害,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视频,水道里的小龙虾多到了水里除了水就只有小龙虾的地步。
(小龙虾入侵后的水道。视频来自:)
可能吃货和食客们看得欲罢不能,如果是在养虾场也就算了,要是野外遇见了这样子的情况,请一定不要心慈手软,请抓走它们,还水域一个本来的面貌。克氏原螯虾除了可以把我们本地水域变得像养虾场一样,还会到处打洞,蛀毁田堤、河堤,所以有道是:莫道虾小无大力,亦能翻江掀巨澜。
(小龙虾和它的蛀洞。图片来自: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