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技巧大揭秘,让稻田里养虾更得心应手

   2023-09-25 2170
核心提示: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和农业产品套种套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背景技术: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和农业产品套种套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螺蛳,中国特有属,分布于云南、江苏的湖泊中。壳大型,高70毫米以上。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或仅有光滑螺棱。厣为角质薄片。雌雄异体,卵胎生,全年皆可繁殖。螺蛳以宽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肉味鲜美,螺黄(雄性生殖腺)更是人们喜食的佳品。

小龙虾稻田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模式,其养殖过程可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阶段,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种稻,此时稻田以养虾为主,若下半年的稻田种植水稻后不再养虾,则全年的养殖与种植过程称为“虾稻连作”;若下半年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继续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则称为“虾稻共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

2)稻田选择;

3)稻田地块改造;

4)小龙虾虾苗放养;

5)小龙虾日常管理;

6)螺狮的繁育;

7)螺狮投放种苗;

8)螺狮饲养管理;

9)稻田追肥。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1)中,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2)中,稻田面积为10-14亩。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3)中,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80cm,上窄下宽,底部宽40-50cm,顶部宽20-3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2-4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2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0cm-2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4)中,是按照30-5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5)中,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5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6)中,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7)中,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8)中,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4-11月份之间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3%。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9)中,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是一种立体养殖体系,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产业融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优点如下:

1、可以稳量增收,粮食产量不减,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

2、可以除草灭害,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

3、小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

4、小龙虾以螺狮为食,通过新陈代谢,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确保水稻稳产优质,实现高效、生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0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cm,上窄下宽,底部宽40cm,顶部宽2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2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3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4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

实施例2: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4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80cm,上窄下宽,底部宽50cm,顶部宽3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4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2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5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5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3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11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3%;

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40%。

实施例3: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2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5cm,上窄下宽,底部宽45cm,顶部宽25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3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0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5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4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4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4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6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5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8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5%;

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品种选择;2)稻田选择;3)稻田地块改造;4)小龙虾虾苗放养;5)小龙虾日常管理;6)螺狮的繁育;7)螺狮投放种苗;8)螺狮饲养管理;9)稻田追肥。本发明具体优点如下:1、可以稳量增收,粮食产量不减,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2、可以除草灭害,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3、小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4、小龙虾以螺狮为食,通过新陈代谢,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确保水稻稳产优质,实现高效、生态、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贾庆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贾庆光

技术研发日:2017.10.16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