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水产价格网”!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原本属于各地稀奇的“山货珍馐”源源不断的登上了大众的餐桌,海鲜也迅速的占领了我国餐厅的半壁江山。但无论是街边的大排档还是高档的海鲜酒楼,都会有一个主角占据重要的位置,那就是鱼!
说起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关于海鱼和淡水鱼类谁的营养价值更高,这一直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消费者的观念中,大部分人认为海鱼的营养价值是普遍高于河鱼的,这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上得到充分体现。但相对靠近内陆的地区,并没有沿海城市靠海吃海的便利,海鱼昂贵的价格也不能被大众所负担。资源的匮乏,致使当地人们退而求其“次”,而淡水鱼类就成为了填补空白,为大众补充健康蛋白的一大选择。
关于河鱼,选择上还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四大家鱼”、鲤鱼、鲈鱼、鲫鱼等都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一种鱼类,使得我们谈“鱼”色变,甚至被人们诟病为“最脏的鱼类”——鲶鱼。
在网上,质疑鲶鱼的声音有很多,很多人表示鲶鱼就是“天然的黑心肉”。针对这一问题,鲶鱼真就如传言中说的那样,还是我们有所误解呢?
首先鲶鱼是一种鱼类的总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鱼类群体。其品类分为很多种,常见的就有土鲶、大口鲶鱼、革胡子鲶等等。而鲶鱼家族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冠以“恶臭”之名,使鲶鱼这一群体没有被吃成保护物种,最主要还得归功于革胡子鲶。
革胡子鲶是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的热带鱼类,于1981年作为经济作物漂洋过海从埃及引进国内。革胡子鲶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非常顽强,而且其在市面上的售价也很低廉。有如此的种族优势,似乎在吃货遍地的我国很容易就能成为餐桌上的宠儿。但事与愿违,革胡子鲶没有小龙虾的命却得了小龙虾的病。
其除了上述的各种优点,和小龙虾一样,它们食性较杂,且偏爱腐食性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称得上是逆天水平,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活蹦乱跳。而当鲶鱼长期待在较差环境时,革胡子鲶的肉会有极强的土腥味,甚至是阵阵恶臭。这也导致人们普遍认为革胡子鲶,甚至是整个品类的鲶鱼都是很脏的,难入口。
事实上,在正常环境下养殖或是较好的水质环境下生长的野生鲶鱼也有很好的风味。除了革胡子鲶,其他种类的鲶鱼生存能力并没有那么逆天,食客们吃到的味道也不会很差。因此,并非所有鲶鱼都是恶臭的,身负恶臭之名的革胡子鲶也是因为环境太差才养成了十分脏的肉质,使人们敬而远之。
追根到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环境污染,野外水域遭受严重破坏,迫使野生鲶鱼一身恶臭。而养殖户的高密度养殖,加上恶臭不良的养殖环境与差劲的饵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鲶鱼的肥美之名。
其实鲶鱼并不脏,它们也不喜欢脏的地方,只是外界环境所迫。
通常情况,鲶鱼分为青灰色与牙黄色两类。在挑选鲶鱼时,尽量不要选择颜色偏重的鲶鱼,因为这种鲶鱼土味要更重一些。另一方面,不要选择腐蚀气息较重的鲶鱼,通常这类鲶鱼其生长的环境不会太好。在东北一直以来就有“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的说法,鲶鱼的美味可见一斑。鲶鱼不但刺少,而且十分肥美,如果选择新鲜的鲶鱼搭配精湛的厨艺,也会有不凡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