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_办办学苑
作者_办办
全文2200字 读完需4分钟
夏天,怎么少的了小龙虾呢?
近十几年,小龙虾成了宵夜界的头牌,如果某个大排档、夜宵摊不卖小龙虾,很可能要承受食客的抱怨:“小龙虾都没有,卖什么宵夜”。
在“吃货”们的推动下,“夜宵界网红”——小龙虾开始脱离夜宵,逐渐成为餐饮行业里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以至于连做“鸭”的周黑鸭,都于5月中旬推出了“聚一虾”,宣告进军小龙虾市场。
根据2016年8月美团发布的一份报告,小龙虾市场从2015年起获得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现已超过一千亿元。
从街边排档到高档餐桌,从田间到舌尖,围绕小龙虾的这场经济混战,正愈演愈烈。
小龙虾,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个“夜宵网红”究竟有何魅力能切下千亿级市场?小龙虾为何成了网红?这样一只只红色外壳之下,又隐藏着多少生意呢?
这就带你捋一捋。
小龙虾野蛮生长
说到小龙虾,最出名有2个地方。
一个江苏盱眙,一个湖北潜江。前者因发明“十三香龙虾”和“盱眙龙虾节”名声大噪,后者因发明“虾稻连作”提高龙虾产量。但是,真正让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流行小龙虾的还是最近几年。
如果非要给这个这场火爆找一个导火索的话,应该2013年那篇为小龙虾辟谣的文章。《网传小龙虾二战时被日军用来处理尸体,专家辟谣》。
事实上,自从2013年之后小龙虾这个关键词的热度逐步上升。
2016年堪称是龙虾的疯狂年,全国各地都在跟风吃龙虾,卖龙虾。这种门槛低、毛利高、晚市夜宵皆宜的单品,相继成为各地餐饮市场的宠儿。
2016年下旬,美团点评发布的《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显示,在全国3万亿元的餐饮市场中,小龙虾市场规模达千亿元,人均消费额达84元。按照消费量级估算,在整个里约奥运会期间,小龙虾外卖量将达到1000吨。
餐饮投资市场也很火爆。其中:
大虾来了,A轮获得3000万;
夹克的虾,众筹超过600万;
虾搞虾弄,获得500万人民币投资;
虾baby,先后先后获得4家财团的投资;
闪电虾,获得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卷福小龙虾,众筹超过1330万。
网红养成记
小龙虾成为当之无愧的季节性“网红”。它是微信上的“10万大户”,微博上的热搜“达人”,朋友圈里的刷屏“利器”。这个颠倒众生的“小妖精”,那到底是如何一一步步炼成的呢?
1.卖相好、品相好——不仅能吃还能晒
先拍再吃,是当下年轻人的明显特征。
小龙虾虽是“被自拍”,但是它的颜值绝对在线,泛着油光、红彤彤的虾体显得格外诱人。
同时,“超级龙虾盛宴”的“盛况”和讲究的摆盘也满足了年轻人“不仅能吃还能晒”的要求。
另外,小龙虾凭借逆天的包装和logo设计,成为拗造型发票圈的装逼神器。任谁在收到一盒包装精美,名字逗趣和萌萌哒的小龙虾时,都会想要晒到朋友圈吧。
2.不仅有快感,沉浸感,还能装逼
吃小龙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自我欺骗式的逃避。眼前残骸已经如山,却告诉自己“其实并没有吃很多”。它有满足人类原始性消灭食物快感,又不会给人增添过重心理负担的独特魅力。
小龙虾食用过程堪称“沉浸式”:能让所有人放下手机、埋头苦吃。现代人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但唯独在吃小龙虾的时候手机是被撇到一边的。这也让其成为聚餐中的“贵族”。
当然,吃虾的过程更是一个装逼的好机会。因为,能干净利索的剥出一只完整的虾,尤其在女生面前,这可是加分项。不是有句话说:“剥得一手好虾,什么样的妹子都能撩。”
3.成为一种入夏的仪式
吃小龙虾,就是我们迎接夏天的一种仪式。
除了能晒能吃,小龙虾还多了一分仪式感:迎接夏天。就如同韩剧中的“啤酒炸鸡”般,前者是冬天和爱情的标配,后者则是盛夏和荷尔蒙的标志。
而且,2000年开始举办的“盱眙国际龙虾节”和“潜江龙虾节”,不仅让这两座城市闻名遐迩,而且这种促销的刺激消费方式,可能会将小龙虾节打造成美食界的“双11”。
4.互联网+让小龙虾成为流行标配
在互联网+的融合下,小龙虾的商机被充分挖掘。
聪明的创业者绝对不会放过微博大v和自媒体等流量入口,并让小龙虾成为一个有“故事”的网红。
著名作家张嘉佳不但自己爱吃龙虾,还开了家龙虾店。它以“卷福和华生”为卖点、以张嘉佳和蒋政文为流量入口,用众筹的方式吸引到了大量“吃货”。
自媒体的佼佼者,咪蒙也是小龙虾的爱好者。她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对小龙虾的喜爱。还有在微博上很活跃的papi酱,更是多次在自己的短视频中,公开示爱小龙虾。
在这个营销引领品牌落地的时代,小龙虾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现象。
5.跨界升华,扩展消费场景
我们发现小龙虾的传统吃法已经满足不了流行需要了,现在,花样吃虾正当时。比如,小龙虾月饼、小龙虾粽子等等,也开启了一大波刷屏热潮。
“王宝和大酒店”推出了“十三香小龙虾月饼”,并开出了15元一个、一盒12个起卖的高价。只能预定不接受现场购买的“饥饿营销”更是吊足吃货们的胃口,还一度炒到了300多元一盒。
成立于1857年的上海老字号及“网红品牌”——沈大成,趁着端午的热度,推出了一款“上海龙粽”。
此外,小龙虾消费场景从传统餐桌享用,被扩展至年轻人的出行场景。周黑鸭、良品铺子等品牌也都在进入小龙虾市场,利用这张王牌来抢占出行和休闲场景。
对于这些企业与外卖品牌来说,小龙虾的口味单一易加工是制作优势,而客单均价高、配送成本低则是利润优势。通俗来说,就是简单做,卖高价,何乐而不为。
写在最后
社交属性、市场炒作、大胆创新等因素,让小龙虾成为当之无愧的单品之王。
餐饮资本市场也同样火热,以龙虾为主的餐饮品牌扎堆获得了融资,其中不乏重量级。
但是,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么火爆的领域,1000亿市场容量的小龙虾,还没有一个叫得出口的品牌?(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办办社会化媒体效果广告平台提供:媒体发稿、DSP资源投放、微信微博营销。
200元营销代金券。后台回复【秘籍】,免费打包带走28个大公司营销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