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养原理: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根据河蟹单养产量较低,水体利用率偏低,池塘中野杂鱼多且小龙虾和翘嘴红鲌之间食性、栖息习性不同等特点而设计,进行小龙虾、鲌鱼混养,可有效地使养虾水域中的野杂鱼转化为保持野生品味优质鲌鱼,这种模式可提高水体利用率。
另一个原理就是利用双方的养殖周期不同而设计的。小龙虾的养殖周期是从当年的9月放养虾种开始,到第二年的7月起捕完毕为止。在这段时间内,小龙虾从下塘就进入打洞和繁殖时期,基本上不在洞外活动,而此时正是鲌鱼生长发育的大好时机。待进入小龙虾的生长旺季和捕捞旺季的3~7月,鲌鱼正处于繁殖状态,可另塘培育。
(2)池塘条件:可利用原有蟹池或龙虾池,也可利用养鱼塘加以改造。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为1.5米以上,水草覆盖率达20%。围拦网水域要求水草覆盖率35%左右,池底淤泥25厘米左右,正常水位1.5米,汛期水位为2.0米。
(3)准备工作:
清整池塘:主要是加固塘埂,浅水塘改造成深水塘,使池塘能保持水深达到1.8米以上。消毒清淤后,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以杀灭黑鱼、黄鳝等敌害。
进水:在虾种或翘嘴红鲌鱼种投放前20天即可进水,水深达到50~60厘米。进水时可用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
种草:投放虾种前应移植水草,使小龙虾有良好栖息环境。水草培植一般可播种苦草,移栽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及聚草等。种植苦草,用种量每亩水面400~750克,从4月10日开始分批播种,每批间隔10天。播种期间水深控制在30~60厘米,苦草发芽及幼苗期,应投喂马铃薯(丝)等植物性饲料,减少龙虾对草芽的破坏。水草难以培植的塘口,可在12月移植伊乐藻,行距2米,株距0.5~1米。整个养殖期间水草总量应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50%~70%。水草过少要及时补充移植,过多应及时清除。
(4)防逃设施:做好小龙虾的防逃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防逃工作和设施应和蟹鲌混养一样,切不可以为龙虾不会跑而不设置防逃设施。
(5)放养时间:龙虾放养是以抱卵虾为主,不宜放养幼虾。实践表明,如果在第二年放养幼虾苗,成活率仅在15%左右,因此建议投放上年的抱卵虾,时间在上年的9~10月底之前进行,鲌鱼种放养时间宜放养夏花,在8月1日前进行。
(6)放养模式及数量:虾种要求体色鲜亮,无残无病,活动力强,第二性特征明显。每亩放养20只/千克左右规格的虾种1~1.5千克,放养2~4厘米规格的鲌鱼种,池塘每亩投放1000~1200尾。
(7)饲料投喂:鲌鱼饵料的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是水域中的野杂鱼;二是水域中培育的饵料鱼;三是喂虾吃剩的野杂鱼(死鱼);四是饲养管理过程中补充饵料鱼,在生长后期饵料鱼不足时,应补充足量饵料鱼供鲌鱼及龙虾摄食;五是投喂配合饵料,许多养殖户认为养殖小龙虾不需要投喂,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实践表明,不投喂的小龙虾个头小、性特征明显、成熟快、颜色深红,市场认可度低,价格也低。在充足饵料的池塘条件下喂养,长出的龙虾个头大,一尾龙虾可达60克左右,颜色浅红略带绀蓝色,市场非常认可,价格昂贵。
投喂量则主要根据小龙虾、鲌两者体重计算,每日投喂2~3次,投饵率一般掌握在5%~8%,具体视水温、水质、天气变化等情况调整。投喂饵料时翘嘴红鲌一般只吃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投放进去的部分饲料因来不及被鱼吃掉而沉入水底,而小龙虾则喜欢在水底吃食,可以起到养殖大丰收的效果。
(8)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水质要保持清新,时常注入新水,使水质保持高溶氧。池塘前期水温较低时,水宜浅,水深可保持在50厘米,使水温快速提高,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随着水温升高,水深应逐渐加深至1.5米,底部形成相对低温层。
施肥:水草生长期间或缺磷的水域,应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磷肥,每次每亩1.5千克,以促进水生动物和水草的生长。
巡塘:每日巡塘,主要是检查水质,观察小龙虾摄食情况和池中的饵料鱼数量,及时调整投喂量;大风大雨过后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如有破损及时修补,如有蛙蛇等敌害及时清除。
病害防治:重视生态防病,如果发病,用药要注意兼顾小龙虾、翘嘴红鲌对药物的敏感性。
(9)捕捞销售:进入第二年的3月就可以开始捕捞上市,一直进行到7月,价格以3月刚上市和7月中旬以后价格最高。捕捞方法是用地笼等渔具将小龙虾捕捞上市。翘嘴红鲌的捕捞可采用网捕或干塘捕捉。
(10)混养优点:这种套养模式可充分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从而达到小龙虾和鲌鱼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