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2023-11-10 1250
核心提示:小龙虾养殖技术-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养殖技术-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生长周期_龙虾生长周期多长时间_龙虾生长周期

小龙虾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将其作为牛蛙饵料由美国移植到日本的本州,30年代末又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在南京和滁县附近地区生长繁殖,后沿长江流域自然扩散。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 对生存水域要求不严格, 繁殖率强 ,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所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极其迅猛,经过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现在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小龙虾生物学特性

1.1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简称(小)龙虾,是淡水鳌虾的一个种,学名为 ()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鳌虾亚目、鳌虾科。小龙虾整个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1节组成,体表具有坚硬的甲壳,头部和胸部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头胸部。胸足5对,称为步足,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成为很大的螯,雄虾的螯比雌虾的更发达,小龙虾尾部具有5片强大的尾扇,雌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害攻击时,保护受精卵或稚虾。腹足6对,雌性第一对腹足退化,雄性前两对腹足演变成钙质交接器。小龙虾性成熟个体呈暗红色或深红色,未成熟个体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不等有时还见蓝色。常见体长4~12cm。

1.2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雨季则会爬上陆地活动。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多集聚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它有掘洞习性,洞穴深度在50~80cm。对水体pH要求在7.0~8.5,DO不低于4mg/L,盐度小于15。水体缺氧时,小龙虾可爬上岸,还能借助水中漂浮的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小龙虾的抗逆力很强,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中,但对多数农药较敏感。

小龙虾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8℃,低于12℃时生长受到抑制。通常在15℃以下时开始穴居冬眠。夏季高温季节生活于浅水或小水体的小龙虾也常打洞穴居,以度过不良时光。低温条件下其幼体生长缓慢,但成活率较高。

1.3小龙虾的食性

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各种鱼虾的尸体及人工投喂的饲料都是其喜食的饵料。小龙虾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的饵料也要有所变化,如苗种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因而应通过施足肥,适时追肥,培养大量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共虾苗和虾种捕食,同时辅以配合饲料。小龙虾的快速生长阶段,应以投喂麦麸,豆饼以及嫩的青绿饲料、南瓜、山芋、瓜皮等为主,辅以动物性饲料。亲虾性腺发育阶段以及积累营养准备过冬阶段,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如鱼肉、螺蚬蚌肉、蚯蚓以及屠宰场的动物下脚料等充分满足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小龙虾的耐饿能力较强,一般3~5天可以不进食,而秋冬季节一般20~30天不进食也不会饿死。该虾比较贪食,饵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同类残食。小龙虾最适温度摄食为21~28℃,当水温降至12℃则停止生长,10℃后停止摄食,同时出现蜕壳不顺而部分死亡。

1.4自切与再生

当小龙虾被抓住步足或螯足而无法挣脱时,常会自行将其步足或螯足脱掉而逃生。其再生能力很强,断肢可在第二次蜕壳时再生一部分,经过几次蜕壳后就能完全恢复,不过比原先的短小很多。这种自切和再生行为是小龙虾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小龙虾的生长繁殖

2.1生活史

小龙虾的生活史从受精卵开始,其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孵化期。雌虾刚产出的卵为暗褐色,卵径约1.6mm,受精卵经6~10周可孵出幼苗,幼苗吸附于母体1~2周,3周后可独立生活。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与水温的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的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在7℃水温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150d;在1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46d;在22℃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19d;在24~26℃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孵化仅需15d。如果水温太低,受精卵的孵化可能需数月之久。

刚孵化出的幼体长约5~6mm,靠卵黄营养为生,几天后蜕壳发育成二期幼体。二期幼体长约6~7mm,附肢发育较好,额角弯曲在两眼之间,其形状与成虾相似。二期幼体几天后蜕壳发育成仔虾,体成约9~10mm。此时仔虾仍附着在母体腹部,形状几乎与成虾完全一致,仔虾对母体也有很大的依耐性,并随母体离开洞穴进入水体发育成幼虾。在24~26℃的水温条件下,小龙虾幼体发育阶段约需12~15d。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雌、雄虾蜕壳次数急剧减少,老龄虾基本上一年蜕壳一次。

2.2雌雄鉴别

小龙虾雌雄异体,雌雄个体的外形特征十分明显,容易鉴别,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鉴别:⑴雄虾第1、第2腹足演变为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⑵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的基部,雌虾的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的基部;性成熟的雌虾腹部宽大,雄虾的腹部相对狭小一些。

2.3小龙虾的繁殖

小龙虾一般在9~12个月龄成熟。据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小龙虾繁殖生物学研究表明该虾的卵巢是同步成熟,一年之中也只产1次卵。在自然条件下,7~10月为该虾的繁殖季节,其中以8-9月为高峰期,另外小龙虾不是刚交配后就产卵,而是交配后等一段时间,早则一周,长则月余才产卵。小龙虾的怀卵量较小,根据规格不同,抱卵量很不稳定。1-2年的雌虾怀卵量一般为100~500粒,平均为200粒;两年以上的雌虾抱卵量为500~1000粒。小龙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cm。

2.4蜕壳与生长

蜕壳是所有甲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从孵化出的幼体开始,随着个体的发育、变态和生长,必须经过一次次蜕壳才能使身体不断长大或完成某一生命活动,如交配、产卵和繁殖后代。克氏原螯虾的蜕壳有两种,即生长蜕壳和生殖蜕壳。仔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一次蜕壳,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称为生长蜕壳。生殖蜕壳是在雌虾性成熟后开始的,以后每次交配产卵前都要进行生殖蜕壳。每年的4~10月,尤其是5~6月是蜕壳高峰期;9~10月是繁殖期,蜕壳明显减少。

仔虾一般4~6天蜕壳一次,离开母体的幼虾每5~8天蜕壳一次,后期幼虾的蜕壳间隔一般8~20天。仔虾的蜕壳周期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延长,如果水温高、食物充足,则蜕壳的间隔时间短,蜕壳后,新壳于12~24h后硬化。性成熟的雌雄小龙虾一般一年蜕壳1~2次,体长8~11cm的小龙虾每蜕壳一次,体长可增长1cm左右。仔虾蜕壳时,体长、体重都迅速增加,尤以体长的增加更为明显;每次蜕壳后体长和体重的增长均大于前一次,呈阶梯式的连续生长,其生长速度平均为0.1cm/d。小龙虾蜕壳前会有一些前兆,例如停止摄食、活动量减少、喜欢安静等,蜕壳多发生在夜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