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科学养鱼杂志创刊35周年,11月17日第二届全国淡水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泰州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湖州师范学院、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省水产学会主办,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小龙虾产业技术体系、江苏世昌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还得到了27家优秀企业的大力支持。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主持,他对为本次论坛做出大力支持的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和湖州师范学院表示感谢,同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江苏省水产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汤建鸣,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晖,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湖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叶金云,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焕根,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缪玉江,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傅洪拓,江苏省小龙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唐建清。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晖致辞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缪玉江致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主任讲话
本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水产科研工作者、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养殖户等共800多人参会。论坛分主题报告和河蟹、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3个分会场。主题报告由四位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负责人的精彩演讲组成。
河蟹早上市养殖与保膏暂养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徐跑
一、早上市诺亚新品系养殖技术
蟹种放养
将水位加到30~35厘米,放养早上市河蟹新品种“诺亚2号”优质扣蟹,放养密度为2500只/亩;规格60~70只/斤。
苗种消毒:扣蟹放养完毕,用1斤/亩高锰酸钾进行全池消毒处理。
养殖投喂管理
注意事项:四壳至五壳期间玉米煮熟投喂,之后直接投喂,黄豆加盐煮熟投喂。高温天气喂一天停食一天,暴雨天气停食或者减半,蜕壳高峰期摄食最少。
养殖水质管控
定期肥水,三壳以后定期投喂乳酸菌发酵豆粕,保证水草活力。
定期改底补菌,预防有害病菌滋生。
水温达到20℃以上时,定期消毒,主要采用碘制剂和50%过硫酸氢钾。
7月以后用乳酸多肽+高效速补拌料投喂每周两次,能有预防河蟹各种细菌性疾病。
养殖水草养护
根据伊乐藻长势和池塘水质情况,采用底质改良剂和钾肥、硼肥等壮根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伊乐藻生根,及时分解水草根部和水体的有机物和残饵等,保持水草活力,不挂脏,防止伊乐藻漂浮。
防止伊乐藻过密,拉掉池塘中过多的伊乐藻,纵向和横向拉出水草间的通风沟,割完草后第一天浇有机酸,第二天浇葡糖糖有利于伊乐藻的恢复,使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的50%~60%。
二、河蟹设施化保膏暂养技术
河蟹保膏暂养设施
(点击图可放大)
暂养蟹挑选方法
原则:选择翻身快、爬动快、四肢健全、步足有劲、不易手捉的河蟹作为暂养对象。
技巧:雌雄各挑3~5只河蟹,将一块光滑板材倾斜45°,看河蟹是否能冲上去,适当增大和减小板材角度,待大部分河蟹能冲上去,固定角度位置。按相同的角度竖在装有河蟹的框子中,上口接空框,能通过板材逃出来的河蟹,就是活力强适合越冬育肥的河蟹。
经验:2.5~3.5两的母蟹、3.0~5.0两的公蟹,12月-次年3月,成活率达90%以上。
暂养技术要点
公蟹母蟹分笼暂养。
暂养起始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2月,水温低于10℃。
每笼放养密度为 70~85千克。
投喂配合饲料、玉米、黄豆等,按总重量的2%投喂,根据吃食量酌情增减。
投喂时,网箱提出水面50厘米,留充足的水深给蟹以缓冲,防止网箱提得过高蟹不必要的伤亡。
水质调控技术
中午12:00-1:00对水质进行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
观察水色(菌藻相),适当补充藻种、EM菌。
实时监测溶氧,尤其注意晚间,溶氧低于3毫克/升,及时开启配套的底增氧或水车增氧机。
必要时提笼出水面或及时用药。
日常管理
网箱管理
有蟹网箱:白天一定要全部落在水面以下(3~5 厘米),能看见河蟹金爪、白肚,保证表层水流通;夜间喂食后网箱出水面5~8厘米。
无蟹网箱:全部提离水面,网箱内无残饵。定期检查网箱滑轮,网箱是否平衡,网箱有无破损,绳结是否牢靠。
卫生管理:水面漂浮杂草,造物及时打捞处理,步道板上保持卫生清洁。
死伤检查:每个网箱进行检查,专人记录,注意喂食的吃食量,死亡量大的注意跟踪。
虾蟹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焕根
一、江苏省虾蟹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虾蟹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兴于20世纪初。通过30年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虾蟹经济(一蟹四虾),占江苏淡水渔业产值60%以上,总产值550亿元,主养面积450万亩左右,稻田综合种养175万亩,混养200万亩;在种质改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养殖面积
河蟹:380万亩,池塘为主。
青虾:120万亩,其中主养30万亩,混养90万亩(亩产20千克)。
罗氏沼虾:41万亩。主养21万亩,混养20万亩。
小龙虾:285万亩,其中稻田175万亩,蟹池75万亩(亩产25千克以上),藕塘20万亩,池塘主养7.5万亩,其他养殖模式7.5万亩。
南美白对虾:主养30万亩,混养15万亩。
养殖产量
河蟹38万吨、小龙虾22万吨、南美白对虾10万吨、罗氏沼虾6.5万吨、青虾11.5万吨。
产值
河蟹320亿元、小龙虾85亿元、南美白对虾40亿元、青虾80亿元、罗氏沼虾25亿元。
养殖模式
河蟹:池塘养殖为主,占90%以上,少量围网、稻田、河沟养殖。河蟹产量平均70~100千克/亩。
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河蟹与小龙虾混养”“藕塘养殖”“大棚设施养殖”“圩滩地养殖”“池塘主养”等10余种模式,其中以稻虾综合种养、蟹池混养、藕塘养殖3种模式养殖规模较大。小龙虾亩产75~150千克。
青虾:虾蟹混养(双75千克模式)、池塘主养。亩产75~120千克。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池塘主养,套养15万亩。亩产350~750千克。
罗氏沼虾:池塘主养,虾虾混养。亩产350千克。
二、产业发展对策
今年形势分析:产量上升、规格较大、品质一般。后市行情看涨。
1.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加强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河蟹:早熟品种及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
小龙虾:改革养殖模式,实现“养繁分离,精准养殖”;开展小龙虾繁殖生物学、良种选育、提早(晚)繁育技术研究,达到良种人工控制下的繁殖生产。
青虾:提高大规格虾比例。
罗氏沼虾:生态养殖模式创建(分隔式养殖、多品种混养)。
青虾新品种选育与绿色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傅洪拓
一、新品种选育概况
杂交青虾“太湖1号”:2008年通过农业部新品种审定,是我国第一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今年开始,逐步停止供应。
青虾“太湖2号”:2017年通过农业部新品种审定,是在杂交青虾“太湖1号”基础上选育而成,综合性状优于杂交青虾“太湖1号”。
青虾“太湖3号”:已完成选育,正在开展养殖对比试验,预计2021或2022年申报新品种审定。
二、青虾“太湖2号”繁育
1.亲本直接放入育苗池进行育苗:2-3月亩放10~15斤,养至5月每亩约有成熟亲本20~30斤,不需分塘直接育苗。
2.亲本专池强化培育然后再分塘育苗:2-3月亩放亲本30~50斤,养至5月再分塘育苗。
◎雌雄混合分塘育苗:育苗塘亩放性成熟亲本20~25斤,雌雄比(3~5)∶1。
◎挑出抱卵虾分塘育苗:每亩8~10斤抱卵虾网箱孵化或直接池塘孵化。
3.抱卵虾直接放入成虾养殖池塘:适合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的新模式,5月中旬至6月上旬,每亩8两~2斤。
注意事项:彻底杀灭敌害生物、适时培育浮游生物、“赶网”法或地笼法及时捕捞、控制运输时间2小时以内等。
三、青虾“太湖2号”绿色养殖
池塘主养
一年可养两季,春季3-5月和秋季7-11月。
春季养殖:2-3月放春虾种(40斤左右),5-6月捕捞上市。
秋季养殖:7月中下旬-8月上旬放虾苗,至次年春节捕捞上市。
养殖要点:优良品种:青虾“太湖2号”;种植水草:池塘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草覆盖面积25%~50%;优质饲料:配方科学,原料保障,生产合格;晒塘:6月-7月上旬晒塘,要求底全面发白、干硬开裂,越干越好;微生态制剂: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调控水质;溶氧充足:推荐使用微孔增氧。
秋季捕捞:8月中下旬可使用普通的网目为1.2厘米的6号无节网地笼捕大留小,减少密度、减少大虾损失。
河蟹塘套养青虾
不影响河蟹养殖,但增效显著。
春季放虾种:3月放虾种(10~20斤/亩),5~6月捕捞上市;留塘部分大虾繁苗,用于下半年养殖。
夏季放虾苗:春季不放虾种,7月放虾苗(2万~3万尾/亩),采用地笼捕大留小、轮捕上市,最后干塘捕光。
两次放虾:3月放春虾种,5-6月全部捕光;7月再放虾苗,采用地笼捕大留小、轮捕上市,最后干塘捕光。
罗氏沼虾养殖业急需的良种、良法关键技术探讨
湖州师范学院 杨国梁
产业背景
中国近10年年均养殖产量为12.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0%~60%。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罗氏沼虾的主要养殖区域;江苏、广东和浙江三省是罗氏沼虾的主要产地。
与良种配套的良法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
锅炉苗养殖模式(加温)
养殖60天,放养1000尾/米2;养殖45天,放养2000尾/米2;养殖30天,放养3000尾/米2。第二批放苗时间与第一批间隔30-50天,越早放,间隔时间应该越长。
大棚苗养殖模式
放养密度:4月,以2500~3500尾/米2为宜。
直放苗养殖模式
放苗时间在5月中下旬,即在虾塘自然水温条件下的放苗养殖模式。每亩放养3万~4万尾。8月底至9月初陆续通过捕大留小、轮捕上市。
全程大棚养殖模式
一年可养殖两茬。第一茬1月份进苗,4月底开始上市,第二茬5月底进苗,11月底开始上市,每亩放苗5万尾。
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
放养比例约为1:3;3月底每亩放1万尾罗氏沼虾(单独标粗),4月中旬每亩放3万尾南美白对虾。
广东冬棚养殖模式
放养密度低,每亩3万尾左右,夏天放苗,下半年冬棚养殖,1月份开始上市,规格10~15尾/斤,规格越大价格越高。
捕大留小,及时出虾
当养殖至110~120天起,用目大3.2厘米的赶网,捕大留小。
优质饲料的六大核心技术
江苏世昌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袁珍虎
1.精选原料与原料预处理。2.精算配方。3.精益加工。4.精密检测。5.去毒杀菌。6.生物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代替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供销人财物无短板、硬软件两手硬、研发能力强、注重战略的全能型企业是未来的主导企业。
虾蟹养殖肥害和增氧
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许长青
一、正确选肥
1.饲料尽量不含磷酸二氢钙,且蛋白要高,饵料利用率高,残饵粪便少。
2.碳钾肥为主,矿肥为主。
3.水溶性氨基酸肥-鉴别膏肥好坏以没氨水味、不结团、不臭,有酸甜香味,用到塘口没“三高”为好。
4.水溶性碳肥硫肥-总碱度。
5.淤泥多的老塘-提肥补矿防虫。
6.新塘或老塘清塘过头-补基肥和藻种。
7.防控青苔、地皮、白浊、水浑、虫、鞭毛藻、蓝藻、老绿水。
8.促进水草生根、壮茎、靓叶。
9.低温肥水以藻润为主,高温肥水以藻得力为主。
10.低温及漏水池塘肥水时需多量多次(每次间隔3~5天)。
11.有青苔地皮的须先用神力碳(或给力)处理干净后再用藻润。
12.阴雨、发病、缺氧、用过杀虫药的不要肥水。
二、正确增氧
多增氧不如会增氧、水温保持上高下低尽量不要随意打开增氧、气压低时及时增氧、蜕壳期多增氧、消杀后多增氧、倒藻水浑透明度低时及时增氧。
天邦“蟹三超肝肠健”助推河蟹全程饲料养殖
盐城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亚阳
一、“蟹三超”
是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开发的新一代河蟹养殖全面替代冰鲜鱼天邦全熟化蟹料产品使用组合套餐!
1.满足蟹料加工质量的基本要求-耐水性。
2.注重蟹料诱食性的强化。
3.蟹苗培育阶段:肝肠健康、扣蟹性早熟的控制。
4.幼成蟹养殖阶段:满足蜕壳的营养需求和免疫力。
5.后期成蟹育肥:速度、膏脂的红膏度、肥满度与鲜香味。
产品升级定位超速育肥,提早上市 长红膏,不掉膏,不掉爪。
二、全熟化全发酵功能配合饲料-肝肠健
六大特点:诱食好,促摄食;全熟化,不坏水;全营养,长得好;全发酵,菌酶含量高;全保护,抗病力强;消化好,降系数。
过硫酸钾简介及真假鉴别的探讨
连云港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事业部 赵海永
真假鉴别方法
余氯对比检测法
(1)向200毫升自来水中滴入10滴余氯滴定试剂;其颜色会变淡黄。
(2)同时向其他几组200毫升自来水中放检测的底改片,不需要弄碎,重量差不多就行。
(3)放入底改片后10秒就开始放入10滴余氯滴定试剂。
(4)拿自来水一组与其他组进行颜色比对。
pH检测法(底改片专用)
只要pH大于7的,肯定是假货。
包装检测法
如包装上面不标示含量、包装袋涨袋。
气味检测法
打开包装有氯气味必为假货,或者配方不佳,提前发生了反应。当然,包装袋破损的除外。如果加入到食盐水里,出氯气很严重,那海水养殖还能使用么?
打黑泥检测法
真品都是黑泥表层一层被氧化,大概3毫米左右,如果氧化层达到3~5厘米甚或更深,刺激性太大。
水体及底泥中细菌变化简介
扬州渔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徐敬顺
什么时间杀菌效果好?
一是细菌数量最高峰的下午5点左右;二是细菌数量最低的凌晨5点左右——实际上我们现实中的杀菌多在清晨,一般都会在7点左右,这个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考虑细菌数量的变动,应该也考虑了溶氧的变动,从而让药效及安全性都尽量达到最佳。另外,此时的细菌,有可能是“体质”最弱的时候。
如何初步应对水体细菌和底泥细菌的变化?
转变理念,接受消杀
一是连续两次甚至三次使用消毒剂,加大强度控菌;二是用化学消毒剂后使用生物控菌剂;三是用化学消毒剂后大剂量的补充有益菌。
水体控菌和底泥控菌要分开操作
在水产养殖池塘中,底泥的细菌数量一般是高于水体的。同时有研究指出,水体垂直层面中的细菌数量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细菌防控时,底泥控菌和水体控菌肯定是不一样,需要分别对待。水体控菌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液体产品,碘,戊二醛、胍类等等,底泥的控菌工作可以考虑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底改片、四羟类的分解底改等。
消毒多久能补菌?
绝不可能超过24小时,有研究表明,使用化学消毒剂后,总菌数会在24小时后即反弹超标。实际上,淡水中使用一般的消毒剂后,最长24小时内一定要补菌,有些消毒剂用后8-12小时就要补菌了。
割韭菜理论
对于总菌、异养菌、弧菌,我们要定期、定量地使用安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配合使用带有抑菌效果的底改片,将总菌数、异养菌数、弧菌数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这些有害分子是没办法完全消灭的,我们必需像割韭菜一样,长一茬割一茬,一直将其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养殖环境更加安全。
同期,还举行了天邦公司和诚信苗场、诺亚公司的签约仪式,以及优秀企业和养殖能手的颁奖仪式(详细获奖名单见科学养鱼公众号第二条)。
天邦股份饲料事业部总裁孙岳与射阳诚信长江蟹生态育苗场总经理陈文永、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戴飞签约
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