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鱼类被视为21世纪人类的最佳动物蛋白质来源

   2024-01-14 2840
核心提示:4个人管理1000吨成品鱼——数字化海洋牧场,耕耘深蓝的基点,水产,渔业,大海,养殖,网箱,海洋牧场

你可曾想过,大海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鱼类被视为21世纪人类的最佳动物蛋白质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水产品列入粮食范畴。但天然的渔业资源已无法满足人类消费需要,水产品供应需要通过养殖。

提到牧场,人们想到的是广阔草原上牛羊成群。海洋牧场与之有共通之处,但放牧地点变成了茫茫大海,放牧对象变成了鱼虾贝等海洋生物。事实上,我国科学家为实现水产资源增殖,早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理念,但直到近十年海洋牧场才迎来加速发展。

龙虾网箱养殖容易死亡吗_龙虾养殖网箱技术小结_网箱养殖小龙虾技术

▲2019年5月25日“长鲸1号”投产运营

这与我国日益发展的海洋科技密切相关。近年来,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高技术开发已上升到国家决策范畴,对海洋科技的投入也逐步加大,硬件建设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系列高新技术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得到应用。例如,高度机械化及自动化技术,使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牧场效果调查评估、生态采捕更加准确;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应用于鱼类行为的高效控制,大大提升海洋牧场资源的有效监测与评估;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数字化管理水平及灾害预警防控能力。

走向深远海

“数智化”“现代化”成核心元素

“长鲸1号”海洋牧场,4个工作人员承担着千吨成品鱼的养殖工作。“长鲸1号”配备国内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网箱设施,依托自动投饵、水下检测、成鱼回收、云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养殖效率成倍提高。

“海洋牧场改变了以往以单纯捕捞、设施放养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有助于解决海洋生态污染或者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说。

近年来,得益于海洋牧场建设,广东渔业资源恢复速度加快,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8.7倍。与此同时,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广东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固碳7万吨、消减氮6000吨和磷600吨。

龙虾网箱养殖容易死亡吗_龙虾养殖网箱技术小结_网箱养殖小龙虾技术

▲大钦岛海域“长鲸1 号”

茫茫大海

用什么搭建海上粮仓

在大海里建造“牧场”,不是件容易事。

首先要有强大的科技水平,大到海底地形测绘水质资源监测,小到渔网鱼饵投放生活垃圾排放,一到了深远海就都很考验技术。其次要有强大的装备建造能力,才能够在深蓝处矗立起一座座平台、潜埋下一个个网箱。还要有过硬的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灾害时有发生,能否实现可视、可测、可报,决定着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

跨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种种“门槛”,考验着我国海洋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也展示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步伐。

龙虾网箱养殖容易死亡吗_网箱养殖小龙虾技术_龙虾养殖网箱技术小结

▲广东阳江深海网箱养殖基地

大海里建造“牧场”

为什么现在”能”

把海 洋建设成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是我国几代海洋科学家的梦想。 但直到近十年海洋牧场才开始规模化发展,这与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

经过多年研发,建设海洋牧场所需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高度机械化及自动化技术,使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牧场效果调查评估、生态采捕更加准确;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应用于鱼类行为的高效控制,大大提升海洋牧场资源的有效监测与评估;无人机、无人艇、水下滑翔机等新兴设备在海洋牧场实现自动巡航监测已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

又如,我国近年在海洋环境监测装备和技术突破方面进步显著,实现了从近海到深远海监测、从原位传感器创新研发到平台集成和大数据挖掘等多空间、多维度的系统技术突破,为海洋牧场综合监测(观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洋牧场发展至今,已成为海洋渔业的“新型基础设施”。在诸多科技手段“加持”下,除了满足日常养殖作业需求外,还担负着海上看护、休闲渔业、科研试验、海洋环境监测、智慧海洋建设等多项职能。“深海网箱养殖产量是传统网箱的5倍,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阳江市金鲳鱼养殖龙头企业——海纳水产公司在大镬岛附近海域建有122口深海网箱,该基地年产优质海水鱼6000吨。

龙虾养殖网箱技术小结_龙虾网箱养殖容易死亡吗_网箱养殖小龙虾技术

▲广东阳江深海网箱养殖管理平台

2021年,阳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与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数字渔业专项合作协议,基于健坤公司21年的数字农业实践经验,开发农语云·深海网箱智慧养殖综合管理平台,集成视频监视及环境监测系统、信息传输交互系统等一体化物联网与AI人工智能技术,配套水下机器人、智能水质监测器、水面水下一体化视频监测与太阳能供电设备,最终实现空天海地一体感知、无人驻守的数字养殖模式。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可观。区别于传统捕捞、养增殖或网箱、浮筏、养殖工船等海上养殖场,现代化海洋牧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修复与优化、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环境友好型选择性采捕,年生态效益高达604亿元,每年还可固碳19万吨,消氮16844吨,减磷1684吨,对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牧场

也是海上乐园

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不少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养殖功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例如,“耕海1号”平台共四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喝咖啡、垂钓、吃饭、看电影等等。预计年产鱼类15万公斤之余,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5万人次。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将向生态化、装备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优化发展。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效益不止于此。比如伴随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一张海底观测系统网正在日益完善。

“海底观测系统能够全方位、实时、高分辨率地获取海洋环境与海底生物数据,结合分析,可摸清海洋灾害发生和资源变动趋势,从而有效预报预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培良说。未来,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应急预测系统可进一步向海上溢油、污染物扩散路径等全方位应急预测功能发展,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分析数据。

龙虾网箱养殖容易死亡吗_网箱养殖小龙虾技术_龙虾养殖网箱技术小结

▲广东阳江深海网箱养殖基地

藏“粮”于海

现代化海洋牧场蓬勃发展

经过30余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近7亿元,已实施了以养护型、增殖型、休闲型为主要类别,覆盖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1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其他海洋牧场。据测算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

至2025年,我国计划建成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现代化海洋牧场将成为我国解决粮食安全,保证动物蛋白可持续供给的有效应对方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