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似乎是“突然间”就成为了中国人热销的网红美食了,就2016年第二季度的没事APP统计,卖小龙虾的商户高达17670家,是同期的“串串香”的两倍,是肯德基中国门店的三倍。为什么小龙虾能一举成为国民的夜宵之王?
由于直播平台推波助澜的原因,小龙虾也在喜欢跟风的国民中盛行起来,实际上小龙虾的味道确实也很好吃,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但小龙虾真的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小龙虾并不是中国本土物种,小龙虾的英文名叫作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它老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在上世纪30年代,才由日本引入中国。
结论上来说美国人比我们更早接触这一美味,但为什么欧美人都不吃,直到100年后才在中国盛行起来呢?
我查了一下历史数据,发现远在1924年,发生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急性肾衰竭病例,很多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了严重的代谢紊乱。经调差,发现了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食用了一种美味的生物——小龙虾。从那时起我们就很少看到有小龙虾出现在餐桌上,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大部分人小时候根本没见过小龙虾。
然而现在这个有毒的美食又在中国火爆起来了,小龙虾能火起来的原因很简单。捕捞简单、成本又低,加上重重的佐料就很容易让人上瘾,特别是喜欢吃辣的人群,只需要稍作推广销量根本不需要担心。
在去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等西方国家,纷纷传出小龙虾泛滥成灾的新闻。看到新闻的网友纷纷感叹西方国家暴殄天物,纷纷发表小龙虾制作的方法,还扬言能吃到绝种。直到今年,小龙虾依然火爆,甚至有10万只湖北小龙虾代替萎靡的国足出征俄罗斯了。然而面对这些自己送上门来的小龙虾,西方国家更视他们为“生物入侵”,是“自然灾害”,完全没有把这些小龙虾视作大自然的馈赠。因为外国人根本不认为小龙虾是可食用的物种。
文章开头有写到,小龙虾来自美国,自然也上过美国的餐桌,但现在你看看西方美食还有推荐小龙虾的吗?写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你说小龙虾可能有毒,这事靠谱吗?有证据吗?
那我们接下来就说说证据吧,国外的事太远,我们说说国内的。
2010年曾发生过一个惨剧,现在在网上也还可以搜得到。江苏南京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急诊科陆续十几天,每天都遇到同样症状的病人。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这些人的肾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而且肌肉也出现了酸、疼的现象。
这么严重的集体发病,背后肯定有所原因。但真相出来后,所有人还是倒吸了一口气:这些病人在发病前,全都吃过小龙虾。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于此同时南京那边也出现了23例类似的病例,连央视都报道了。有关部门认为这是继三聚氰胺奶粉后最严重的的食品安全事故,必须严查。
不幸的是,大家不好的预感成真了。2个月后,专家调查结果显示:
小龙虾就是导致这些病人肾衰竭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1924年席卷全球的疾病——“哈夫病”(HAFF)。
引起肾衰竭还不是这种病最可怕的地方。可怕的是自从1924年它出现以来,人类想尽办法,耗费无数心血研究,却最终无法确认它的具体成因。大家唯一知道的是这种病毒高温无法杀死。
这种病毒就寄宿在小龙虾上,随着小龙虾进入人体内。所以,小龙虾这种食物,才会逐渐从西方人的餐桌上消失。不是他们不爱吃,而是不敢吃。
为什么小龙虾不能吃的另一个原因,重金属含量超标,大家都知道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生活的环境极其恶劣,污染严重。即使现在大部分小龙虾是人工饲养,也未必能避免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危险。
我们再看这一则新闻,2012年新闻报道,有关部门抽查了菜市场里出售的小龙虾,结果发现小龙虾头部里还残留着超标的重金属物质。
2013年又有新闻指出,市面一些餐厅里小龙虾,多数来源于污水沟、工业区,这些地方的小龙虾体内也会残留重金属,具有潜在危险性。
为什么小龙虾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因为运输环节污染、加工环节不卫生,所以其实和是不是人工饲养没多大关系。
但小龙虾的产业带动了国内经济增长也是事实,就去年经济报告显示,小龙虾产业养活了500万人,产值2000亿,我们怎么能放弃这个产业?
到这里又有人会说我说“双标”了,其实经过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是安全的,因为基本杜绝病毒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德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等西方国家小龙虾泛滥却不敢吃,因为都是野生的,野生的小龙虾是绝对的危险物种。
再者,养殖小龙虾的运输和加工过程是否安全,那就是商家问题而不是小龙虾问题了。我们怎么评论小龙虾的安全问题?在不久前张展鸿在某知名讲堂做了一次讲座。在讲座中,关于大家传闻的小龙虾的“脏”和“安全”,他的说法忐忑中又有些欲言又止,很值得我们玩味。可这样一来,小龙虾安不安全更多的是商家的问题,可我们的监管机构又有多少信心,可以拍着胸脯对消费者说放心呢?
所以,在现在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尝个鲜就行了,请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