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教程——第七章:水稻栽培与管理

   2019-09-11 网友投稿佚名4220
核心提示:  水稻栽培   1.水稻品种选择   经过国审或江苏省审定(或认定),种植区域适宜,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抗

水稻栽培


1.水稻品种选择


经过国审或江苏省审定(或认定),种植区域适宜,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抗倒能力强,抗病性好,生育期短,早熟性好。(盱眙县主推的品种有两优688、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特征:早熟、抗病、抗倒伏、口感好。)


2.稻田整理


(1)建内埂:在虾沟内侧和田面交界处建一高0.3米、宽0.2米的内埂,将虾沟和田面分隔开。要求整田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沟中小龙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教程——第七章:水稻栽培与管理

虾沟与大田之间建内埂


(2)补基肥: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一般不需施肥。对于首次养虾的稻田,除了大田中剩余水草翻耕后作为绿肥外,可以在插秧前7天,每亩补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旋耕耙匀。


3.秧苗移栽


秧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移栽,采取“宽行窄株”的栽插方法,边行密植,发挥边际效应。移植密度:杂交稻以(30~33)cm×(16~18)cm为宜,每亩1.2~1.3万穴,粳稻以30cm×(14~16)cm为宜,每亩1.5~1.6万穴,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秧苗移栽返青7~10天后,将小龙虾从虾沟中转引到大田中养殖。


水稻管理


1.烤田:虾稻共生的稻田宜轻烤,防止虾苗在烤田时脱水死亡。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虾稻连作除外)


2.水位控制:水稻插秧水位为2~3厘米;插秧后立即注水保返青,水位控制在4~6厘米,秧苗返青后让稻田水位自然落干至3厘米促分蘖;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自然断水搁田,保持沟中水位低于田面15厘米以上,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搁田结束后至孕穗期灌水5厘米,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10~15厘米,灌浆中后期干干湿湿;水稻收割前7天将田中积水彻底排尽。


“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教程——第七章:水稻栽培与管理


控制好水位 虾稻皆舒适


3.用药:稻田病虫草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和渔用药物施用量。水稻病害防治首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用小龙虾高度敏感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


“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教程——第七章:水稻栽培与管理

太阳能灭虫灯


为确保龙虾安全,要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将药喷在水稻叶面上,尽量不喷入水中,宜分区施药。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使用,水剂和乳剂宜在下午使用,用药前大田加水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


“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教程——第七章:水稻栽培与管理

无人机喷洒生物农药


4.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追肥少量多次,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在小龙虾脱壳期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分蘖肥少施或不施,每亩0~5公斤尿素,穗肥尿素10-15公斤,分2次施入,施肥时降低水位田面无水层时施入,施入后第2天上水。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前7天将大田中积水彻底排尽,应注意的是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小龙虾在田埂、虾沟中打洞。最后虾沟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以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40~50cm,将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