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中水混怎么办?

   2019-09-05 网友投稿14130
核心提示:  [导语]  每年进入六七月份后,水温升高,投饵量增加,许多池塘容易出现水浑、草脏(图1)等现象,水呈“米汤水”。水浑时间长,水草长势不好,有的就会“上脏”。这个时候,许多养殖户朋

  [导语]

  每年进入六七月份后,水温升高,投饵量增加,许多池塘容易出现水浑、草脏(图1)等现象,水呈“米汤水”。水浑时间长,水草长势不好,有的就会“上脏”。这个时候,许多养殖户朋友不敢加深水位,不敢拉掉过多的水草,就容易造成坂田水草生长缓慢。随之而来的就是沟中水草慢慢萎缩腐烂,池塘缺氧日益严重,水环境越来越差。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养蟹池塘水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

  水浑的原因

  1、河蟹、小龙虾蜕壳后活动量加大,而活动空间比较局限,基本上都在沟里活动。

  2、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池塘底部有机质发酵加快,加重了底部的耗氧。池塘溶解氧偏低会使得藻相、菌相失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

  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3、温差大、池塘水位浅易造成返底。

  4、水草生长旺盛,缺乏碳源或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水草净化能力下降。

  天气突变,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严重缺氧

  浮游植物不能满足浮游动物的需要,就会把浮游植物全部吃光,水体变得浑浊

  二

  水浑的影响

  1、缺氧

  水浑的池塘水体中的有机质多、藻类少,耗氧量大,产氧少,这样会造成水肥不起来、水草活力差。

图2

  2、水草容易上脏

  水体中过多的有机质粘附在水草上面容易造成水草叶片老化、萎缩,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毛、长青苔(图2)。

  三

  处理水浑的方法

  1、拉掉过多的水草:

  今年沟中水草普遍较好,许多池塘已经封面,应尽早拉掉沟中深处的伊乐藻(水位超过1.2米)(图3),移栽到平台或者坂田,切勿等到高温天再拉草。

图3

  2、防缺氧 :

  适当加深水位(坂田40cm以上),保持水体流通性,水浑的池塘应加强调水、解毒(7天一次),池塘的有机质少了,耗氧量就低了,水就不会那么浑了。

3、不杀虫、慎杀青苔:

  许多水浑的塘口水生昆虫会增加,养殖户就片面的认为是虫引起了水浑。其实恰恰相反,是水浑和水中有机碎屑多了,虫才长得多。我们要尽量做到不杀虫、慎杀青苔,因为使用杀虫、杀青苔的产品都会对水草的生长造成影响,容易造成水草上脏、叶片老化等。有些池塘杀虫后短时间内水很清,可是过几天后水还会浑,杀虫不仅加重了对池底的破坏,还使水环境更差,水才是真“浑”!

  4、使用过硫酸氢钾盐等氧化物改底 :严重时连用2到3次,降解沉积到塘底的各类有害物质、改善板结、发黑、发粘、发臭底质,增氧提高氧电位的作用,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是安全高效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无残留,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

  但是大家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候要选择含量在2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过硫酸氢钾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于过硫酸氢钾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难制片。一般的小厂家很难做到。因此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建议大家看清含量,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与此同时,制片技术越高,颗粒越小,作用面积越大、越均匀,效果越好。

  换水5-10cm :换水的目的是补充自然水源中丰富藻类,因为浑浊水藻种少,藻类活性差,培藻更加困难,如果养殖池塘周边有健康养殖池塘,可以加注一些补充藻类。

  5、停止投料1-2餐 :目的是使水产动物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减少浮游动物数量,方便培养藻类;

  小球藻是肥水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产品。但是很多养殖户购买了小球藻后在使用中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大家在一般途径购买的小球藻活藻种的数量非常少。适合小球藻生长的温度为 20~30℃,在此温度下,小球藻会快速繁殖增长死亡。

  整个生命周期在12天左右。因此在常温下,小球藻生命周期较短。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再到养殖户手中整个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目前最新的技术是将小球藻进行超级浓缩,然后在4℃冷藏保存,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输。这样,养殖户收到冷链运抵的超浓缩小球藻后,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使用的时候直接稀释即可,既方便又能保证效果。

  总结:

  首先水浑会使养殖池塘透明度的显着降低,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降低水体的溶氧,给养殖动物的唿吸造成极大阻碍。另一方面还会降低水体动物的免疫力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当水体出现水浑时不要病急乱投医,而是要从根源上找症结,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