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前期管理的误区都有哪些

   2019-09-20 网友投稿佚名3730
核心提示:  从近年的小龙虾养殖的成本投入来看,虾苗的成本占据了全年养殖小龙虾总投入的60%左右,如此高的成本占比,导致很多没有经验

  从近年的小龙虾养殖的成本投入来看,虾苗的成本占据了全年养殖小龙虾总投入的60%左右,如此高的成本占比,导致很多没有经验的新养虾户出现养殖亏损,而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放苗死亡率高。

虾苗前期管理的误区都有哪些

  那么,虾苗前期管理的误区都有哪些呢?

  误区之一:肥水养虾

  无机肥肥水快,但肥效失效也快,肥效难以持续。这种肥水方式可能一开始藻类繁殖过旺,但短时间内来不及利用或水溶性不好的粪肥、有机碎屑会直接沉底,过旺的藻类新陈代谢产生的死藻等覆盖在底部,形成了底部弧菌及泥皮、底栖性藻类的“培养基”,氨氮、亚硝酸等会快速积累,很可能危及小苗的性命。

  误区之二:清水养虾

  清水放苗如果池塘里面肥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太阳很容易直射到底,这样很容易起泥皮或青苔,如果起了泥皮和青苔,水就越发清澈到底,此时放再多的肥都没有用,青苔会越长越多,水反而越清。水清澈见底的话,一来藻类少,以藻类作为食物的浮游动物就难以繁殖,虾苗缺少浮游动物作为天然饵料;二来阳光直射会对虾的栖息环境产生影响。青苔大量繁殖会导致晚上耗氧过多,部分虾苗可能会被缠绕导致窒息,腐败的青苔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误区之三:水色起来马上放苗

  这些养殖户都认为虾是吃藻类的,肥起水色即有微藻给虾吃,可以投苗了。其实刚肥起水色,藻类还很少,水色也不稳定。最关键的是池塘里培育起来的微藻类直径太小,已经不适合虾苗的捕食及口径了,虾苗很少能直接摄食到藻类(只有死亡集结的藻类才可能部分被虾苗吃到),在育苗池只有蚤状幼体期才以微藻为适口饵料,仔虾的适口饵料为丰年虫(丰年虫基本有芝麻大小了,体积远远大于微藻)。

  误区之四:培水后担心轮虫会把藻类吃光要杀虫

  养殖户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俗称为“水蛛”,“水蛛”在池塘里面分布肉眼可见,在“水蛛”大量繁殖时一般在下风口用透明的矿泉水瓶打水观察,肉眼可观察到“水蛛”的形态,牙签尖大小,体色透明偏白,在水里做“往前跳动状、突进式游泳”有些养殖户在肥水后看到“水蛛”较多,就担心“水蛛”会把藻类吃光会导致水清下去,就想方设法要杀虫。

  虾苗放养总结起来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养殖是一个需要精细管理的工作,在放苗方面尤为明显,某些细节把握好了,会让我们少交很多学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