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套养小龙虾模式介绍

   2019-10-08 网友投稿佚名5420
核心提示:稻田套养小龙虾,是利用水稻的浅水环境,加以人工改造,既种稻又养虾,立体综合种养,以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一


稻田套养小龙虾,是利用水稻的浅水环境,加以人工改造,既种稻又养虾,立体综合种养,以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

稻田套养小龙虾可为稻田除草、除害虫,少施化肥、少喷农药,稻谷的秸秆可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既增加了小龙虾的产量,又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还可使水稻产量增加8%~10%,同时每亩能增产小龙虾80~200kg。

【误区】小龙虾在稻田里生长会破坏田埂,毁坏秧苗,严重影响稻谷产量。事实证明:只要进行稻田合理改造,实行科学管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稻田套养小龙虾由低到高有三种模式即虾稻连作(一稻一虾,稻虾轮作)、虾稻共作(一稻两虾,虾稻一体,强调人为作用)和虾稻共生(一稻两虾,虾稻一体,强调自然状态)。

2001年湖北省潜江市农民首创小龙虾与中稻轮作(简称虾稻连作)模式。这种稻田套养小龙虾模式是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使其自繁自养的一种综合养殖方式。稻田套养小龙虾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亩产小龙虾达100kg左右。

2012年,潜江市又创新发展了虾稻共作模式。这种稻田套养小龙虾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田两季、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既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亩产小龙虾200kg左右。

稻田套养小龙虾模式的虾稻共生,是稻田养殖的最高境界。即完全通过稻田生物、腐殖质和有机碎屑等养殖小龙虾,完全通过小龙虾和混养水生动物排泄的类便作为有机肥料生产稻谷,同时为稻田除草、灭虫等维护稻田生态,达到小龙虾和稻谷同生共长的生态种养目的。其生产出的小龙虾和稻谷等产品都可达到绿色或有机食品的标准。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