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习性的7大特点,你造吗

   2019-10-08 网友投稿佚名4870
核心提示:根据小龙虾的生长环境不同,小龙虾习性略有差异。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及沟渠中,有时也见于稻田。但在食物较

根据小龙虾的生长环境不同,小龙虾习性略有差异。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及沟渠中,有时也见于稻田。但在食物较为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水草型湖泊中较多,栖息地多为土质,特别是腐殖质较多的泥质,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等隐蔽物。当栖息地水体水位较为稳定时,小龙虾分布较多。


小龙虾习性的7大特点,你造吗


1、广栖性

小龙虾习性生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不论是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塘堰、稻田、池塘等水源充足的环境中,还是在沼泽、湿地等少水的陆地,只要没有受到严重污染,小龙虾就能生存和繁衍,形成自己的种群。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高,在pH为5.8~8.2、温度为0~37℃、溶氧量不低于1.5mg/L的水体中都能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pH为7.5~8.2,溶氧量为3mg/L,水温为22~30℃。


2、穴居性

小龙虾习性喜欢打洞穴居,方向是笔直向下或稍倾斜。夏季洞穴深度一般为30cm左右,冬季达80~100cm。小龙虾白天入洞潜伏或守在洞口,夜间出洞活动;春季喜欢活动在浅水中,夏季喜欢活动在较深一点的水域,秋季喜欢在有水的堤边、坡边、埂边和曾经有水、秋天干涸的湿润地带营造洞穴,冬季喜欢藏身于洞穴深处越冬。


小龙虾习性的7大特点,你造吗


小龙虾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h,成虾一夜挖掘深度可达40cm,幼虾可达25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cm之间;体长1.2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为10~20cm。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1条隧道,位于水面上或水面下10cm;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隧道,位于水面以上20cm处。繁殖季节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小龙虾在繁殖季节的掘润强度增大,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掘洞强度微弱。


3、迁徙性

从小龙虾习性来看,小龙虾是介于水栖动物和两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它利用空气中氧气的本领很高,离开水体之后只要保持身体湿润,它可以安然存活2~3天。当遇陡降暴雨天气时,小龙虾喜欢集群到流水处活动,并趁雨夜上岸寻找食物和转移到新的栖息地;当水中溶氧量降至Img/L时,它也会离开水面爬上岸或侧卧在水面上进行特殊呼吸。


小龙虾习性的7大特点,你造吗


4、药敏性

小龙虾习性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和渔药反应敏感,其耐药能力比鱼类要差得多,对有机磷农药,超过0.7g/m3就会中毒,对于除虫菊酯类渔药或农药,只要水体中有药物含量,就有可能导致其中毒甚至死亡。对于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如果剂量偏大,也会导致小龙虾中毒。而对植物和茶碱则不敏感,如鱼藤精、茶饼汁等。


5、喜温性

小龙虾属变温动物,小龙虾习性喜温暖、怕炎热、畏寒冷,适宜水温18~31℃,最适水温为22~30℃。当水温上升到33℃C以上时,小龙虾进入半摄食或打洞越夏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小龙虾进入不摄食的打洞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小龙虾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


小龙虾习性的7大特点,你造吗


6、格斗性

严重饥饿时,小龙虾习性会以强凌弱、相互格斗,出现弱肉强食,但在食物比较充足时,能和睦相处。另外如果放养密度过大、隐蔽物不足、雌堆比例失调、饲料营养不全时,也会出现相互撕咬残杀,最终以各自螯足有无决胜负。


7、避光性

小龙虾习性喜温怕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光线强烈时即沉人水体或躲藏到洞穴中,光线微弱或黑暗时开始活动,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