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虾稻连作养殖模式中,开稻田养虾先河的是湖北潜江农民刘主权。2000年,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承包了村里无人要的“水泡田”76亩,这块田由于地势低洼,无论春夏秋冬都有积水,因此无人敢承包。他考虑到不能将农田荒芜了,就自告奋勇地包了下来。
当年水稻收割后,由于那年冬季雨水较多,因此田里在冬闲季节一直保持比较深的水。第二年4月,他发现稻田里有很多小龙虾,就用虾笼捕捞,哪知一抽就是2500kg小龙虾,竟意外收获3000余元。稻田里的小龙虾竟比田边的沟渠中还多。
他想:稻田中能捕到大量的小龙虾,说明稻田里很适合小龙虾的生长繁殖,何不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于是他开始了虾稻连作的探索。2001年9月,当他田里的稻谷收获后,立即灌水放虾,共投放亲虾350kg,第二年5月果然收获商品小龙5000kg,亩产虾达到75kg,是先一年收获虾的2倍。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量,2002年他采取了两条措施来实施虾稻连作:一是增加放养量,每亩投10kg亲虾;二是早期尽量灌深水,一开始就将稻蔸淹没,而在高温的4~5月,为便于捕捞又将水关得较小。结果在第二年捕虾时,虾的产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且中、小虾居多,全年仅起捕虾不足4000kg。
问题出在哪里,经过与技术人员反复分析,终于弄清了虾稻连作失败的原因:一是初期和早春灌水太深,一方面稻蔸急剧腐败使水质变坏,另一方面早春水位过深,不利于提高水温;二是4、5月水位又保持得比较浅,水温较高,导致小龙虾提前硬壳,影响了小龙虾的生长,虾稻连作的问题找出来了。2004年,他的田里养虾总产量达8750kg,亩产量达125kg;2005年,产量又有进一步提高,总产达到9425kg,亩产达到132.5kg,虾稻总收入达到16.4万元,获纯利1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