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孵化出的小龙虾仔虾营自营养生活,仍依附于雌亲虾的游泳肢上,经2~3次蜕皮即具备了完全的生活能力,陆续离开母体独立觅食。此时的仔虾体长在0.7厘米左右,分散栖息于池底、水生植物等各种附着物上。普通池塘中,这种小规格的苗种密度稀,很难集中,只能待其长到4~6厘米的较大规格,可以用小网目地笼捕捞时,才能集中起来或分配到成虾池养成成虾或者对外供应。
通常所指的小龙虾苗种是指这种便于捕捞,可以集中出池,规格达到4~6厘米的小规格龙虾。控温孵化或专门的高密度繁育土池中,虾苗密度大,规格相对整齐。生产中可以用棕榈片、废旧渔网、水葫芦根须等诱捕,也可以抄网从附着物下抄捕,还可以用密眼拉网扦捕。这种方法生产出的虾苗便于集中,规格为1~2厘米,只能用氧气袋带水运输。
上述两种规格的小龙虾苗种,都可以出现在3月份。成虾养殖的主要季节是4~6月份,如果3月份就有大规格苗种,成虾养殖就有了较好的基础。成虾上市早,价格高,经济效益有保证。如果3月份苗种规格仅达到1~2厘米,小龙虾的成虾上市晚,高温季节尚有大量虾未能到达上市规格,捕捞难度加大,病害也较多,最终的产量和效益也不稳定。如何在早春即有大规格苗种,这就要求提早育苗。下面介绍提早育苗的技术要点。
一、常温条件下提早育苗的技术要点
1、亲虾投放要早
常温条件下,要实现小龙虾的提早育苗,最关键的是提早获得抱卵虾,再依靠尚处于高位的自然温度,小龙虾的受精卵即可于秋季孵化成仔虾。因此,常温下提早育苗的小龙虾亲虾应于8月中旬前投放。投放的亲虾体重要求在35克以上,体色紫红,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抽样解剖后的雌虾性腺呈褐色,亲虾放养数量同正常育苗。
2、育苗池水位稳定
亲虾投放后,经短暂的环境适应后,会陆续打洞产卵。由于此时的温度一般在24~28℃,亲虾仍会出动觅食,适宜的环境加上较高的水温,受精卵会在1周左右孵化出仔虾。为了满足小龙虾亲虾的生活需要,育苗池水位要保持稳定,既不能低于正常水位线引起抱卵虾提前穴居,也不能超过正常水位线,甚至淹没洞穴,造成亲虾重新打洞,从而影响雌亲虾的正常产卵。
3、精心培育幼虾
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后,受精卵将于9月上、中旬孵化出仔虾。此时的温度非常适宜小龙虾幼虾的快速生长,在捕捞产后亲虾的同时,立即开展幼虾的培育工作,确保于10月中上旬完成小龙虾苗种的标粗,使幼虾达到3厘米以上。
4、提早分塘养殖
密度过大或饵料匮乏时,小龙虾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育成的小龙虾幼虾应尽快分塘养殖。在池塘条件下,一般是在幼虾规格达到可以用密眼地笼起捕时分塘养殖,当然也可以用手抄网从漂浮植物丰富的根须下抄捕更小的小龙虾幼苗提早分养。后一种方法使小龙虾苗种的产量更高,分养出去的小龙虾幼虾冬季前达到的规格更大。
二、工厂化条件下提早育苗的技术要点
工厂化条件是指将小龙虾苗种的繁育条件设施化,使得小龙虾苗种的生产计划性更强,单位产量更高。工厂化还包括繁育的温度、溶氧等环境条件可以人为控制,可以根据成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早或推迟苗种产出时间,满足生产需要的苗种数量。因此,将小龙虾苗种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设施化建设,使得繁育条件工厂化,可以作为提早育苗的一种途径。
这些条件包括:根据小龙虾可以在水族箱、水泥池中正常产卵的试验结论,设计、建设小龙虾抱卵虾的专门产卵装置;根据小龙虾胚胎发育进程受温度控制的规律,设计、构建小龙虾受精卵的控温孵化装置以及开展小龙虾幼虾强化培育的工厂式养殖条件的构建。这些设施的设计,前面已有介绍,下面仅对工厂化条件下的提早育苗技术作简要说明。
1、亲虾选择
亲虾是小龙虾苗种繁育的基础,亲虾成熟得早,产卵也快。因此,选择健康、成熟度好的小龙虾亲虾,确保具有充足的受精卵来源,是实现提早繁苗的基础。
2、控制好环境条件,促进同步产卵
成熟度好的小龙虾亲虾在如前所述的专门产卵装置中,在水流、光照、温度等多个因子的人工诱导下,会相对同步地产卵。根据产卵比例,将抱卵虾分批集中,为受精卵的控温孵化做好准备。
3、控温孵化,促进孵化进程
温度是影响孵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在适宜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孵化温度是实现提早育苗直接的手段,但过高的温度也会造成胚胎发育畸形或死亡,尤其会导致抱卵虾的死亡,适宜孵化温度为22~24℃o
4、强化培育,提高苗种规格
受精卵经10天左右的孵化,仔虾陆续出膜。经3~5天的暂养,仔虾将离开雌亲虾独立觅食,为迅速提高苗种规格,可以利用温度较高的孵化池,直接开展苗种培育工作。再经5~7天的强化培育,小龙虾蜕皮2~3次,规格达到2厘米左右后,将培育池水温逐步降低至室外水温,集中幼虾放入室外苗种培育池或计数后,按放养计划直接放入养殖池开展成虾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