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也叫虾稻共作稻田养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综合种养技术,它不仅不影响虾稻效益,还能增加商品鳅产量,而且由于泥鳅能钻松稻田泥土,吃掉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达到虾鳅稻齐丰收的目的。
一、稻田选择及设施建设
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对稻田的选择与虾稻共作相同,只是在排水口前要开挖鱼窝,大小按稻田规模而定,并要建两道防逃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
二、施基肥与放养
放鳅前先将田水排干,晒3~4天,再按每100m2田面撒米糠20~25kg,次日再施畜肥50kg,再暴晒4~5天,使畜肥腐烂分解,被土壤吸收,然后蓄水。当田面水深15~30cm时,每100m2水田放养体长为3~5cm的原鳅种10~15kg。
三、苗种放养
品种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因此,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应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的泥鳅苗种。小龙虾的苗种放养与虾稻共作相同。
1、放养时间
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再放泥鳅夏花或鳅种。此时稻田的秧苗已成活,饲料生物已渐丰富。
2、放养密度和规格
每亩放养6~10cm的泥鳅种1万~1.2万尾。为了确保产量和效益,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可根据鳅种的规格作适当调整。
四、饲养管理
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喂。1周后,每隔3~4天喂1次。开始投喂时,饲料撒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1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次。泥鳅放养后第一个月,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水温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比为7:3;水温25℃以下时,动植物饲料组成比为1:1。开始时采用撒投法,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要求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撒投面积,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坑里。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
五、日常管理
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要求经常检查堤防设施,防止逃鳅。稻田水位应根据稻鳅需要适时调节,初期15~30cm深,中后期40~60cm深。日常管理中可适量施放石灰,一方面可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起到消毒作用。此外,养鳅的水田一般不宜过多除草。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打印病、烂鳍病、寄生虫病。由于稻田鱼病较难治疗,故在放养鳅种时须经过检疫或采用鱼种消毒等预防措施。
六、收获方法
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捕捞难度大。但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泥鳅小龙虾共养殖技术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收获:冬季在田里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做堆肥,引诱泥鳅集中于粪堆内进行多次捕捞;春季将进排水口打开装上竹篓,泥鳅自然会随水进入其中;秋季将田里水全部排干重晒,晒至田面硬皮为度,然后灌入一层薄水,待泥鳅大量从泥中出来后进行网捕。
附:高效小龙虾养殖技术视频系列-006(以下视频仅对VIP开放!)
您暂时无权访问此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