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水产食品。经常食用小龙虾不仅可满足人类对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的需求,而且可有效改善和预防多种疾病。前段时间有不少观众朋友通过微信平台向我们栏目询问,应该如何饲养小龙虾,那么在这两周的节目当中,川农大小龙虾健康养殖研究团队,将为您一一讲解有关小龙虾养殖的技术知识。
本期专家
赵永勤 崇州蜀乡龙虾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姜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主任 教授
龙虾技术支持单位
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池塘建设:
池塘选址
姜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主任 教授 ):
选址方面小龙虾选址一般有三个要求
第一个我们这个田块的位置 要交通方便的
第二个水的要求进出排灌比较方便
另外就是本身这个塘子对土壤的要求 略带一点黏性的土
关于池塘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姜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主任 教授) :
底排水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水放完的时候
我们要把管道上面的东西把它去掉
那个整体的水就会排掉
横起这个是进水管
就是高进水
从外面的那个水沟里面那个水就会自动
自然流进来
然后另外一个我们在小龙虾的繁殖季节
也会通过这个进水和排水调节水位的高低
另外一个东西就是需要建环沟
根据我们的规定的话
我们这个环沟
要占到这个稻田的面积只能占到10%
通常我们环沟要求它的上面宽度是3—5米
然后下面的这个环沟是2—3米的这个宽度
这个小龙虾由于它是底栖动物
它会在这个岸上打洞
因此我们这个坡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它的这个坡度范围是40度
上面的这个坡度我们又要缓一点
缓一点主要就是只有30度
小龙虾防逃网的设计
姜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主任 教授 ):
池塘周围要架起这么一个防逃网
它就是一个密制的网
在它的上面再搭一层
就是防止小龙虾从里面爬上来
这个高度就这么高
就是50公分左右就行了
关于小龙虾的繁殖习性、种虾选择
姜俊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主任 教授 ):
它繁殖季节
一般的繁殖高峰就是8、9月份
我们要选择个体比较大的
就是3、4、5、6钱的这种
它的这个壳的体色 发黑发亮
这种虾它成熟度比较高
然后我们选配了的公虾和母虾
我们就按一比三的比例
淡水小龙虾缺钙怎么办
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强、食性广,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获得广大养殖户的宠爱,那么对于养殖小龙虾需要注意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了。
姜俊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主任: 因为我们这个小龙虾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 它生活在水里面 如果说我们一旦发病病菌通过水的传播途径非常非常的快 所以说我们主要是防控 防控的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我们称之为三步 第一个就是提高这个小龙虾的体质 第二个我们就是要改善水质要改善底质 另外还要增加水中的溶氧 以及其他的一些小龙虾生长的必备的条件 另外就是底质 因此我们底部的这些有害有毒物质 也要进行底改
在小龙虾的疾病防疫制度上,主要从生理方面、生态方面和生产方面入手。生理方面指的是龙虾本身的体质,生态方面指的就是外部环境,其中包括水质环境、底质环境和水草的密度等。生产方面指的就是日常的管理,包括投饲、巡塘、升降水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小龙虾生理方面的防治。那么小龙虾在养殖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疾病呢?
小龙虾的常见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水中钙的营养不足使得小龙虾壳的生长蜕壳不正常 那么这种常见的病就是 软壳病和蜕壳不遂这两种疾病 那么其他的几种疾病 最常见的还是细菌性引起感染的
软壳病,是一种因为小龙虾体内自身缺钙,光照不足,水体中ph值长期偏低,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或者是因为长期投喂单一饵料导致软壳。其症状使得小龙虾虾壳软薄,其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等症状。
蜕壳不遂,则是因为小龙虾生长的水体缺乏某种元素所导致。其症状表现在,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针对这个两种病症,姜教授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治疗软壳病与蜕壳不遂
使用促长硬壳宝 增强钙质摄入
操作:使用的剂量我们一般都是 按照使用说明书来用比如我们这个促长硬壳包 它是1000克一袋装的 如果这个水塘的水深是1米的话我们就可以用5到6亩一袋药1000克一袋药剂
治疗软壳病与蜕壳不遂
使用活力宝,增强微量元素摄入
操作:这种我们按照说明书 比如说我们这一袋它是100克 我们按照它的剂量使用 就是每一亩使用25到30克 因此我们在兑水过程中算好以后 要把它均匀的搅匀以后 再均匀的泼洒到整个池塘水里面投撒
技 术 小 贴 士
关于小龙虾软壳病和蜕壳不遂的防治
1、冬季清淤、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泼洒
2、足投喂,常保健,勤补钙。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适当补充拌料,常补钙
3、要定期改底调水。做到十天用调水改底药剂一次
4、高溶氧,多抽循环水,保证池塘形成微流水状态 也可使用一些化学增氧药剂
5、加深水位,注重保草,正确防控青苔,池内水草 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