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龙虾越发的红火,我们想在养殖小龙虾中走向致富的道路,就要好好研究养殖小龙虾技术,小编带各位养殖户来了解作为水产业潢川县目前的情况,和养殖小龙虾应该注意哪些?
水产业是潢川县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上,潢川县充分用好渔业资源优势,发展“虾稻共作”模式,通过发展小龙虾产业,实现当年发展2万亩,目前达到5.5万亩的规模,小龙虾养殖14000余亩,带动小龙虾养殖贫困户2103户,其中黄国粮业、宝树水产、文尧水产通过产业+金融已与1400户小龙虾养殖贫困户实现了利益联结,贫困户稳定获得了5000元的扶贫贷款入股分红收入。随着潢川县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小龙虾深加工项目的不断引进,将有望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
一、养殖池的准备
1.水草
水草在小龙虾的养殖中很重要,水草方面的误区主要集中于种植的水草种类和水草覆盖面积上。伊乐藻适宜于水温30℃以下的养殖时期,温度持续过高会老化、作用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因管理不当而腐烂产生危害;轮叶黑藻30℃以上时比伊乐藻更有优势,但是温度在35℃以上生长也变弱。故而,必须适当搭配水花生、空心菜、双穗雀稗这些可漂浮于水的植物做补充。温度适宜时,水草生长较快须及时刈割,防止覆盖面积过大形成危害:一般池塘控制在50%左右的覆盖面积,且要求留出足够的过水透光的空间;稻田养殖的覆盖面积不宜过大,控制在20%左右即可,养殖中要注意保护。
2.水深
养殖池的水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多关注水位的控制,水位控制的意义主要体现于调节水温和提升出虾品质上。建议低温养殖期以0.7米左右适宜,高温养殖期以1~1.2米为宜。特别是稻田养殖户,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区是认为浅水一样也能出好虾,有许多人长期水深只有不到0.4米甚至更浅,这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水太浅的池容易出铁壳虾、小规格虾,而深水池容易出青虾、青红虾、大规格虾品质更好。
3.水质及底质预处理
稻田由于有大量稻梗,上水之后很快就会败坏水质,要及时使用益生菌和水质改良剂处理,待水质良好之后才能投放苗种,不能急于放苗;也可以泡水之后整体更换新水,换水之后再及时补肥,由于此法既造成肥力流失又污染环境故而并不推荐。
老鱼塘改养虾的,应先清除过多的淤泥,并留10厘米的淤泥层曝晒,待曝晒至泥层较为干燥但手感较软时即可。淤泥过少不利于水草的种植,淤泥过多不利于底质的后期控制,池底曝晒过于干硬不利于水草的生长耽误投苗。
二、苗的投放
1.投苗密度
市场上很多养殖户在盲目投苗,不会或根本不知道根据自己的养殖池的实际情况来投放苗种;部分从业人员为了促销故意推荐新养殖户高密度放苗;还有不懂行的技术员乱建议放苗的。小龙虾的苗一般指数量在70尾/斤以上的幼虾。
目前,常见的技术指导多以单批8000~10000尾/亩(按照100尾/斤规格、80~100斤)投苗的居多。这对
小龙虾这个品种而言,已经是属于高密度放苗了。该水平投苗密度,只适合水草状态理想,有一定增氧能力的精养池塘,同时还要求养殖户有相匹配的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的池塘,最多只能放6000尾/亩(按照100尾/斤规格、约60斤),推荐5000尾/亩即可。根据市场调查显示,以高密度投苗的养殖户最终收获统计的成活率多只能达到60%左右的水平,一方面虾苗成活率低,苗种投入浪费可达500~1000元/亩;另一方面长速不理想、规格长得慢养殖周期长,中等密度25~30天可以大批量出虾,高密度要推后10天以上,出虾价格落差可达4~10元/斤;同时还病害多发、一旦发病损失严重,投资风险高、回报率偏低。
稻田养殖的,根据实际情况只建议投放3000~5000尾/亩的密度,切忌照搬池塘养殖的投放密度。在这个密度下,配以适当的管理,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一般根据市场对商品虾的规格需求,可以在25天左右即可开始起捕上市。
2.苗的运输
目前普遍采用干法运输虾苗,虾苗的供应也多以短途运输为主。0.5小时左右的运输距离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损耗。1~2小时的运输距离需要适当注意,装虾苗的工具应当使用可透水的塑料框,并在框内设置密眼无节网片将虾体与塑料框隔开减少擦伤,每0.5小时喷水一次保持虾体湿润;虾苗堆叠的高度不宜超过15厘米。超过2小时的运输距离,虾苗堆叠高度应控制在10厘米以内,喷水时应添加抗应激物质,有条件的应在虾苗上下两层覆盖少量水草帮助保湿。气温高时使用空调车运输的,要注意温度的变化,防止放苗时虾体温与水温差距过大产生温度应激造成大量损耗;气温高时,要尽量在早上7点前下塘。
3.下苗前的准备
下苗前要试水调水。用网兜装小规格虾苗放入池塘观察24小时,达到95%以上成活才能投苗;否则,应使用调水产品改良水质之后再试水。
特别要指出,不同时间段苗的品质差距很大。通常,4月中旬以前出的苗都比较好,此时放苗前一般只需要提前使用益生菌和常规调水产品改良水质即可;从4月下旬之后,进入病害高发期,而5―6月份尤甚,故补充虾苗时,建议放苗前第4天全池用复合碘消毒,第2天补充益生菌,在放苗前第1天泼洒优质的解毒抗应激的产品提高虾苗成活率。
养龙虾要注意哪些问题?
1、苗种:龙虾不存在“杂交品种”,目前自然苗丰富、价廉而人工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另外不要误信是经过驯化、互相残杀少的新品种而从外地高价购买龙虾种。还有不少人认为只要第一年投入种龙虾后,通过自身不断繁殖,年年获取不错的收益,其实龙虾养殖投种第一年产量最高,以后逐年下降,由于龙虾生命周期为16~18个月,加上近亲繁殖、功能退化、抗病力下降,3年后产量会锐减甚至绝收。
2、水质:有些人认为龙虾在臭水沟也能很好的生长,其实并非好坏水都能养,清新水质才是龙虾养殖高产的关键,要求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溶氧量>5毫克/升,应定期换水,每次换水1/3,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
3、饲料:龙虾是杂食偏动物性饵料的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不宜投喂,因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质变坏。
4、病害:有人认为“龙虾不会生病”,其实不然,在进行高密度养殖之后,各种环境因子都易引起龙虾发病。解决的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使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水体要定期消毒,若水体pH值<7,每隔15~20天,将生石灰按20克/立方的浓度化浆后均匀泼洒。一般池塘每隔15~20天用氯化物等消毒一次,每半个月左右在饲料中添加蜕壳促长素,连喂3天。
5、混养:很多人为了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效益而认为龙虾可以和鱼类混养,其实龙虾绝不能和食肉或杂食性水产品混养。因为龙虾脱壳时最易被残食,且龙虾产仔时鲢鳙鱼都是它的天敌,故不主张混养。
6、管理:有些养殖户认为龙虾食性杂,随便喂喂即可,因此有人在精养的龙虾塘也不投饵料,造成龙虾互相残食,或者过量投喂动物内脏造成有机质发酵,水体发臭,产生有毒气体和缺氧,致使养殖失败。
7、产量: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龙虾生长快,一般养殖50~70天可出售,5~6月份是销售旺季,6月底后开始交配产卵、穴居,捕捞量急剧减少,因此那些龙虾养殖产量超千斤、效益上万的传言实在不可信。一般而言,每亩龙虾养殖产量约250~450斤,产值1500~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