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底”是小龙虾养殖耳熟能详的名词,底改产品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类动保产品,为什么要改底,有哪些产品可以改底,原理是什么,这篇文章就和大家简单聊一聊,个人见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一、底质恶化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水质和底质是密不可分的,水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底质好坏的一个表现形式,单调水而不调节底质,很多时候是徒劳的。尤其是小龙虾是底栖动物,直接接触的就是底泥,底质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小龙虾的生长和体质。
1、底质恶化的原因:
如上图,底部处于水体之下,随着水位加深底部溶氧水平降低,随着养殖投喂、水草、青苔藻类的的死亡,底部沉积的秸秆、残饵、粪便、烂草等有机质增加,有机质分解带来溶氧消耗也逐渐增加。底部溶氧水平低、“氧债”的增加是导致底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2、底质恶化的表现:
随着养殖的进行,底部有机质的逐渐增加,在溶氧低的情况下,有机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直接产生的表观现象就是底泥的发黑、发臭(硫化氢气体),甚至局部冒泡(带油花状)。而这些表面现象之下,实际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都是对小龙虾有毒害作用的,引起小龙虾蜕壳不遂、红壳黑壳、抵抗力低。同时底部有害菌滋生,小龙虾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疾病。
针对以上底质恶化的表现,我们要经常地“查底”,用竹竿挑出底泥检查,看一看颜色、闻一闻气味,跟踪底质的变化,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
二、底质的维护1、护底的出发点:
既然大致知道了底质恶化的原因,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防止底质恶化的预防措施。底质如果已经黑臭,不管什么产品,处理起来的效果都会很差,成本很高且对小龙虾的危害已经产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要将“改底”变为“护底”,做好预防措施。
三、护底的措施
1、干塘晒底清淤泥
干塘晒底是最直接的办法,排完水后,底泥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下,通过太阳的照射杀灭病原菌,底泥接触空气,溶氧改善,将有害物质逸散及氧化。如果环沟底泥过厚,可将环沟内的淤泥翻到田面上晾晒,同时能够增加田面肥力,如果不太厚,也用铁耙一类的工具搅动底泥。
2、泼洒生石灰
干塘后带水泼洒生石灰,每亩50KG,中和酸性的底泥,同时杀灭病原微生物,生石灰购买不便或者面积过大用量太多,也可以用漂白粉替代,用量为每亩池面用5-10kg,化水泼洒。
干塘晒底的措施比较繁琐,清淤及泼洒生石灰消毒劳动强度大,但确实最有效最直接的改底方法。小龙虾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如果不干塘晒底,后期底质、水质恶化的情况会经常发生,且在养殖过程中改底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这也就导致了小龙虾养殖常见的一个现象:第一年大,第二年小,第三年没产量。对于部分养殖户提到,水稻收割完后,田面可以晒,但小龙虾要育苗繁苗,不能将水排干晒底甚至撒生石灰的问题,这就要提倡育养分离的模式。用20%-30%的田块集中育苗,另一部分冬天直接完全清塘消毒,后期种好水草、调好水质再放苗,小龙虾密度可控,环境可控,收益增加。如果小龙虾繁在一口塘,长也在同一口塘,一般是长不快也长不大的,反倒是挪一挪长得快,这也是小龙虾养殖中的一个常见现象。育养分离的模式后期介绍。
3、日常护底:1) 化学性办法:
施用氧化底改产品,常见的有过硫、高铁酸钾、固体双氧水等氧化型产品,该类产品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对底泥上有害物质有氧化还原的作用,同时杀灭底部有害菌。效果来的快,持续时间短。
2) 生物性办法: 利用生物来修复养殖塘底质,减少底质有机物的积累也能取得显着效果。光合细菌以及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也能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通过定期向池塘泼洒复合微生物菌剂,这些微生物会在水体及底部生长繁殖,加快有机质的分解,避免有机质的累积。微生物底改效果来的满,持续时间长。日常护底通常两种办法结合,先使用氧化底改,后补充微生物,每15天一次,小龙虾多及投喂量多时,每7天一次,维护底质。
综上,建议每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将小龙虾大小捕净,进行清塘晒塘处理,准备工作做完后再行放苗是最有效且可靠的办法。日常养殖中,要经常查底,观察底泥情况,改底时,化学底改和微生物菌剂要配合使用,两者结合,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