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塘改底一般用的是化学药品改底或者是生物菌改底。
化学药品改底见效快,但是持续效果不长,同时对鱼虾的刺激性也比较大。常用的生石灰,二氧化氯溶液,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效果都不错,但是它们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改底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同时持续效果不长,一旦药效过之后,没有完全改底的有害物质会在本身溶解氧缺乏的情况下,会持续恶化,出现倒藻现象后,底层的硫化氢和和死亡藻类会浮上来或者溶于水中,降低了水体透明度,而且小龙虾是底栖性生物,由于用药之后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底活动时,搅动底层腐殖质,导致颗粒状的腐殖质上浮,最终导致水体呈现昏黄色。
改底的正确思路:
化学药品改底之前应该先换几次水,让后开增氧机给水体增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水体暂时性增氧,同时稀释水体的有害物质,然后用化学药品改底,改底之后过4天左右,再换几次水,开增氧机增氧,目的和前面一样。最后用有益菌来给塘底培菌,恢复正常的微生物循环,建议用光合菌+em菌。
改底,即是改善池塘底质的说法。
池塘在经过几个养殖周期后,池底部会富集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尸体、残饵以及其他动植物残体。当水温随气温升高时,这些富集物就会加速腐败,从而使水质变差。
到这时候,使用底改产品,比如生石灰、硫代硫酸钠、过氧化钙、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消耗多余物质,在水产养殖中就起到很大作用。因为水质对养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底质对水质的影响又很大,但是在养殖过程又不可能清除多余底质,只能通过底改产品去调控。
另外,小龙虾属于底栖动物,它爬行、觅食都需要接触底泥,如果底质恶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龙虾健康和成色。
如上所说,底质对水质影响很大,底质在养殖过程中用底改产品调控。那么,就是要在池塘中放入投入品,池塘环境就会有所改变。
比如,原来富集的有害物质会被消耗,如果使用了微生态制剂,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结构会有所改变。对于池塘来说,它的水色是通过浮游植物表现出来的。
另外,使用底改产品后,小龙虾在接触到会有刺激,会有一定应激反应,就会在池底游走,造成水质浑浊。
后期要注意三点工作:一是注意监测水质,以查看底改效果;二是注意巡塘,以免药物使用过量导致小龙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是后期注意换水和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