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抓好苗种购买放养关
可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或联合当地有信誉的养殖大户,统一集中购买信誉度好、繁育能力强、质量过关的菌种,
(二)做好虾苗虾种的消毒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体质健壮的虾苗虾种,或多或少都带有病原菌,尤其是从外地运来的虾苗虾种。放养未经消毒处理的虾种,容易把病原体带进稻田,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将虾苗虾种浸洗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少疾病蔓延的重要技术措施(图1)。药浴的浓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养殖种类、个体大小和水温灵活掌握。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
(1)食盐:食盐消毒是苗种消毒最常用的方法,配制浓度为3% - 5%,洗浴10 - 15分钟,可以预防烂鳃病等。
(2)漂白粉:浓度为15毫克/升,浸洗15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
(3)高聚碘:浓度为50毫克/升,洗浴10 - 15分钟,可预防寄生虫性疾病。
(4)高锰酸钾:在水温5-8℃时,浓度为20克/米3,浸洗3-5分钟,用来杀灭小龙虾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三)做好饵料的消毒工作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投喂不清洁或腐烂的饲料,有可能将致病菌带人稻田中,因此对饲料进行消毒,可以提高小龙虾的抗病能力。青饲料如南瓜、马铃薯等要洗净切碎后方可投喂;配合饲料以一个月喂完为宜,不能有异味;小鱼小虾要新鲜投喂,若时间过久,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后方可投饲。
(四)做好食场的消毒工作
小龙虾养殖固定投饵的场所,也就是食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药物悬挂法和泼洒法。
1.药物悬挂法 可用于食场消毒的悬挂药物主要有漂白粉、强氯精等,悬挂的容器有塑料袋、布袋、竹篓,装药后,以药物能在5小时左右溶解完为宜,悬挂周围的药液达到一定浓度就可以了。
在疾病高发季节,要定期进行挂袋预防,一般每隔15 - 20天为1个疗程,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烂鳃病。药袋最好挂在食台周围,每个食台挂3-6个袋。漂白粉挂袋每袋50克,每天换1次,连续挂3天。同时每天坚持巡田查饵,经常清理回收未吃完的残食残渣。
2.泼洒法 从3-6月开始,每隔1-2周在小龙虾吃食后用漂白粉消毒食场1次,用量一般为250克,将溶化的漂白粉泼洒在食场周围,也可用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每次用量为10千克/亩,既防止水质老化恶化又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同时要加强水源管理,杜绝劣质水在养虾中的应用。
(五)消毒工具
在发病的稻田中用过的工具,如桶、木瓢、斗箱、各种网具等必须消毒,小型工具放在较高浓度的生石灰或漂白粉溶液或10克/米3的硫酸铜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大型工具可放在太阳下晒干后使用。
(六)对水草进行消毒
从湖泊、河流中捞回来的水草可能带有外来病菌和敌害,如乌鳢、黄鳝等,一旦带入稻田中将给小龙虾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水草入池时需用8 - 10毫克所的高锰酸钾消毒后方可入池。
(七)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
小龙虾养殖要使用符合要求的水源。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小龙虾的摄食量大增,生长发育旺盛,而此时也正是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旺盛季节,为了及时杀灭病菌,应定期对稻田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每半月用1克/米3的漂白粉或15千克/亩的生石灰全池遍洒一次。
另外,用水系统应使每块稻田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管道,以避免水流把病原体带人。也可以考虑用一块稻田建立一个蓄水池,可将养殖用水先引入蓄水池,使其自行净化、曝气、沉淀或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灌入其他的稻田中,能有效地防止病原随水源带入。
(八)加强饲养管理
小龙虾生病,大多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环境,采用“四定”的投饲技术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九)利用生物净化手段,改良生态环境
在虾苗虾种放养前积极培植水草,在浅水区种植空心菜、水花生,在深水区移植苦草、聚草或移养水浮萍,水浮萍覆盖率占田间沟总面积的50%左右,既模拟了小龙虾自然生长环境,提供小龙虾栖息、蜕壳、隐蔽场所,又能吸收水中不利于小龙虾生长的氨氮、硫化氢等,起到改善水质、抑止病原菌大量滋生、减少发病机会的作用。
(十)科学活用各种微生物
1.光合细菌 目前在水产养殖上普遍应用的有红假单胞菌,将其施放在养殖水体后可迅速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稳定水质,平衡水体酸碱度。但光合细菌对于进入养殖水体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及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无法分解利用。水肥时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饵料,保证水体溶解氧;水瘦时应首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
由于光合细菌的活菌形态微细、相对密度小,若采用直接泼洒养殖水体的方法,其活菌不易沉降到 田问沟的底部,无法起到 良好的改善底环境的效果,因此建议稻田泼洒光合细菌时,尽量将其与沸石粉合剂应用,这样既能将活菌迅速沉降到底部,同时沸石也可起到吸附氨的效果。另外使用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 - 40℃,最适水温为28 - 36℃,因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切记阴雨天勿用。
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施入养殖水体后,能及时降解水体有机物如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体及有机碎屑 等,避免有机废物在池中的积累。同时有效减少田间沟内的有机物耗氧,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持良好的水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当养殖水体溶解氧高时,芽孢杆菌繁殖速度加快,因此在泼洒该菌时,最好开动增氧机,以使其在水体快速繁殖并迅速形成种群优势,对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有重要作用。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硝化细菌使用很简单,只需用稻田里的水溶解泼洒就可以了。
4.EM茵 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质量。
5.酵母茵 酵母菌能有效分解水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稻田里繁殖出来的酵母菌又可作为小龙虾的饲料蛋白利用。
6。放线茵 放线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降解及增加溶解氧和稳定pH值均有较好效果。放线菌与光合细菌配合使用效果极佳,可以有效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调节水体中微生物的平衡,可以去除水体和水底中的悬浮物质,亦可有效地改善水底污染物的沉降性能、防止污泥结絮,起到改良水质和底质的作用。
7.蛭弧茵 蛭弧菌泼洒在养殖水休后,可迅速裂解嗜水气单胞菌,减少水体致病微生物数量,能防止或减少小龙虾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同时对于氨氮等有一定去除作用。也可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