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就有
小龙虾了?你没听错!位于金山枫泾的水产基地,一排排类似于蔬菜大棚的建筑,便是小龙虾的家了。走进其中的一间,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有将近30度。正是科研人员模拟出的湿热气候,克服了小龙虾生长受季节影响的障碍。“这大部分小龙虾一年可繁殖两次,那产量可以基本上达到800到1000斤一年。那么生产季可拉长。第二个在大棚里可以实现冬季和早春季寄别人家的小龙虾还没上市,我们就可以给人家提供小龙虾。”在现场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何文辉教授自信的说。
“水草产生的高氧环境。导致大棚这个里面的氧气含量提高,比野外的氧气含量提高。那么小龙虾蜕壳就会增长过快,那这样的话我们养出来的龙虾,就比普通龙虾大将近一倍。”想要养好小龙虾,水质管理肯定不能少!“在养殖中我们要定期向池塘注入新水,通常一周左右加注一次。每次加水量保持在整个池塘的1/3左右,如果池水恶化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则要全池换水,保持水质;养殖中要注意肥水、调水。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要注意配备好增氧机,有浮头现象时要及时增加。也可以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有益菌用于调节水质。最后要及时将池塘中残留的饵料捞出,避免污染水质。”早期肥水可以促进藻类的繁殖,培育浮游动物,为苗提供开口饵料;丰富藻类可调节水体透明度,避免阳光的直射,控制青苔的生长。EM菌配合有机肥,养殖前期使用,有益菌分解有机质,为水体藻类提供充足的养料,促进藻类繁殖。
“以前小时候吊过小龙虾,但是现在基本上就是说,在野外基本上没有可以钓小龙虾的地方。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下,好多好多人都在问,就是说这是哪里的”一个正在体验垂钓小龙虾的市民这样说。记者注意到刚刚吊起的这些小龙虾个头大,而且特别干净,过去腹黑的小龙虾现在都变成了白肚皮。赶紧煮一锅水,来一份白灼小龙虾。拨开红色的虾壳,雪白的虾线,粉色的虾肉十分诱人。
小龙虾干净不发黑的原因是基地定期用生物型底质养护剂,补充池底益生菌,促进池底生态平衡,利用益生菌分解有机质,竞争性减少腐败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底部恶化和疾病发生。这里建议养殖户们定期使用复合型微生物底质养护剂,能充分利用复合微生物中各菌种的功能优势,发挥其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物质分解,不仅养护了底质和水质,而且控制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及其病害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