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养殖模式而言小龙虾的养殖有单养模式与混养模式,就养殖方式而言有稻田养虾、蟹虾混养与池塘养虾,无论是哪一种养殖方式,健康养殖小龙虾必须遵循其生物学基本习性,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基本点。养殖小龙虾能不能做好,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工作很关键。
1、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虽然小龙虾在水质差的水体中依然存在,但人工养殖时不能错误的认为小龙虾对养殖水体水质条件要求不高。人工养殖时要为小龙虾营造食物充足与隐蔽、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应在养殖水体内挖设环沟,种植适量的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伊乐藻、麦黄草等,同时可投放适量的螺蛳与套养适量的滤食性鱼类,以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和底质。
2、做好防逃准备
小龙虾具有掘洞与逃逸的习性,因而人工养殖小龙虾时应做好防逃准备,如加固池埂、在养殖水体周围和进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等。
3、适度密养
由于小龙虾具有较强的占地盘能力,高密度会导致小龙虾对空间和饵料的竟争。试验表明,随小龙虾的放养密度增加,其生长率、成活率与蜕壳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密度越大个体差异越大,因此人工养殖小龙虾时应根据养殖水体的条件与养殖模式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
4、加强饲养管理
① 学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虾快速生长期每天投饵2次,上午1次占30%,下午1次占70%。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投饵次数、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虾的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如天气闷热、暴雨、蜕壳期等少投或不投,同时内服“肠速康“+“免疫双抗精华液”。
②水草养护。水草种植初期要注意施肥培草。随着水草长高应适时调节水位,以保证水草草头不露出水面,以防水草因阳光暴晒而发黄死亡。高温养殖期对密积的水草要进行刈割,以维持1/2~2/3的水草覆盖面积与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同时应及时捞除水体中漂浮的水草,也要防止水草因粘泥、生虫等腐烂而败坏水质。如池中水草少,可大量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
③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新,水位保持在0.8~1米左右,透明度为30~40米,pH值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合适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长的保障。养殖塘如透明度过低会降低透光率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发黄或死亡;如透明度过高会使丝状藻类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
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是,投饲养殖期每10~20天定期泼洒“益水源”或“活菌宝”以维护良好水质,高温养殖期每10~15天定期泼洒中药发酵有机酸“金水露”以促进养殖水体有机污物分解转化,维护良好水质。
④底质养护。小龙虾为底栖甲壳类动物,维护良好的底质是养殖小龙虾成功的基础。每月抛撒共3次“底卫士”“底润舒”“底居氧”。
⑤蜕壳期管理。清除小龙虾敌害生物与防止蜕壳期间发生残杀是蜕壳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加强营养确保蜕壳前良好的营养条件,蜕壳前3~5天及时全池泼洒“微多多”和内服“免疫双抗精华液”3~5天,并注意蜕壳期间降低投饲量,蜕壳后3~5天加大投饲量。
来源:龙虾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