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作为全国各地都有的物种,是近年来唯一爆红全球的单品。稻虾养殖为代表的“虾稻连作”升级为“虾稻共作”的模式,是潜江农民突发奇想,根据本地低洼土地闲置的实际,结合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小龙虾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养殖方式,化害为利、互利互生,“一水双用、一田双收”,并彻底解决了“稻梗焚烧、污染环境”的难题。
“稻虾轮作”模式式或叫“稻虾连作”,是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稻田,利用冬闲的稻田,辅助人工措施加深水环境养殖小龙虾,一季稻、一季虾,既种了稻、又养了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稻虾共作”模式,是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稻田,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助人工措施,既种稻、又养虾,“粮渔双赢、生态环保”,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小龙虾养殖目前存在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一种是稻虾养殖,全国各地政府大力提倡的。多年的技术积累,逐渐在种养殖农户中流传出来“千斤稻子百斤虾,十亩收成一万八;稻谷损失稻梗补,莫叫农地非粮化”的赞誉。稻虾养殖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周期短、见效快。稻虾养殖技术能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还可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稻田养虾、虾养稻”的良性循环。
另一种是高产精养,我们不提倡这样做,大面积一般还是以稻为主。
水稻基本上是6月插秧,10月份开始收割稻谷。然后规划明年的生产安排。有发展思路的种植农户就会开始改造虾稻田。
考虑到种植水稻的需要,养虾的稻田一般规划以30~50亩比较适宜。还需要对虾稻共作区域的进排水管网及虾稻田田埂进行统一规划或改造。其中外埂又叫田间道,一般面宽要达到3m以上,既能挡水又方便行车;外埂的高度在1.5m左右,全稻田灌水之后,能使稻田浅水区的水位保持在0.7m以上。在稻田靠近环沟的地方做一个高0.5m的小埂,以便于大田蓄水种稻,同时又不会对水稻收割、插秧的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造成影响。机耕道是方便机械进出的,应尽量靠近主、次干道。进排水安装,进水管道规格300mm,预埋应尽量与稻田田面持平,方便种稻。排水管道规格200mm,下埋80cm。
改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