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育苗池生态环境
育苗池内设置小龙虾专用人工虾巢为隐蔽物,模拟自然洞穴生态环境。池内布置漂浮性水草,水花生、水葫芦生物浮床及适量小浮萍,总覆盖率占水面的50%~60%,沿池四周布放。池底栽种适量伊乐藻,水草投放时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杀灭病菌和附在草上的有害生物。
4.亲虾放养
亲虾放养密度梯度为5~20尾/米2 ,雌雄虾性比为2∶1,根据季节、水温、水质条件可适当调整。1号、2号池5~6尾/米2 ,3号、4号池10~12尾/米2 ,5号、6号池18~20尾/米 2 ,见表2。
表2 亲虾放养情况
5.投喂饲养管理
抱卵虾培育期间主要投喂优质颗粒饲料,搭配使用动物性饵料(冰鲜杂鱼),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及实际摄食情况投喂量控制在虾体重的2%~4%,每天投喂1次。孵化出苗后的亲虾及时捕捉出池,另池暂养或出售处理。
幼体培育期间摄食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为主,投喂轮虫、浮萍和麸皮等,后期投喂人工配制软性饲料,采用鱼粉、虾糠、豆粉、麸皮、面粉及食盐等原料进行配比组合。幼虾开始投喂人工颗粒精饲料,水溶稳定性2小时以上。饲料蛋白质含量 32%,日投饲率 10%~20%,每天 8 点 、14点、20点投喂3次,每个育苗池设置饵料检查食台两个。虾苗培育投饲管理见表3。
表3 虾苗培育投饲管理情况
6.育苗期水质管理
幼体培育期间,保持良好水质。每周补水、换水1~2次,当水质不良时,换水量1/3。定时或连续开启增氧机(时控开关定时控制)。每天检查幼体生长状况、饲料残留和幼体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10天施放肥水产品1次,保持水体充足的浮游饵料生物,每 15 天泼洒生石灰1次以改善水质,用量5千克/亩。
二、结果
温室大棚繁育试验时间从 2018 年 8 月至2019年4月,温棚出苗时间为2019年3-4月,同时对稻田自然繁育的虾苗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数据记录如表4。
表4 稻田自然繁育虾苗出苗情况
根据试验结果,1 # ~6 # 育苗池从2019年3月至4月底累计总出苗2103千克,回捕亲虾190千克,亲虾总回捕率27.1%。1 # 、2 # 平均亩产325千克,平均规格3月166尾/千克,4月142尾/千克。3 # 、4 #平均亩产540.5千克,平均规格3月176尾/千克,4月160尾/千克。5 # 、6 # 平均亩产680.5千克,平均规格3月206尾/千克,4月182尾/千克。稻田平均规格3月314尾/千克,4月190尾/千克。
三、讨论
通过两种小龙虾育苗技术模式的分析比较,在产量上温室大棚显着高于稻田,亩产达到300~500千克,而后者一般在100~200千克,显示了温室大棚育苗的高效性,其缺点是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大,但是一般3月早繁苗市场价格往往较高,加之产量提高,以及育苗和养殖模式的改变,因此具有不错的比较效益。从虾苗生长速度即出苗时间和规格上看,温室大棚要比稻田提前约一个月时间即3月可出苗,也就是温室大棚可实现早繁、大规格出苗,这样在生产上可实现两茬甚至三茬的养殖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养殖产量和成品虾的均衡上市,对小龙虾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