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为提供活动场所’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龙虾是底栖爬行动物,决定池塘养殖产量最主要因子并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池塘堤岸的曲折率。简单地说,就是在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可供龙虾打洞或栖息的场所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放虾前对池塘做简易的处理,可大大提高池塘的载虾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池塘养殖龙虾示意图
1.防迹设施 2.池埂地面 3.埂4.斜坡 5.漂浮水草 6.沉水水草 7.池底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一些地方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水体的水平面积,在此特别借鉴一下,以供虾农朋友引用。在靠近池塘四周1-2米处用网片或竹席平行搭设2-3 层平台,第一层设在水面下20厘米处,长200- 300厘米、宽30 - 50厘米,第二层设在第一层的下方,两层之间的距离为20- 30厘米。每层平台均有斜坡通向池底,平行的两个平台之间要留100 - 200厘米的间隙,供龙虾到浅水区活动。同时在池塘中间设置一定数量的垂直网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池塘中多筑几条塘间埂,埂与埂间的位置交错开,埂宽30厘米,只要略微露出水面即可。池塘中要有足够的隐蔽物,可以设置竹筒、瓦片、网片、砖块、石块、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穴居,一般每亩要设置3000个以上的人工巢穴。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种方法的养殖户产量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