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第一波降温的来临,我们一度从炎热的夏天过渡到冬天,我们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感冒了,同样这样的天气变化对养殖动物应激也很大,表现为不吃食、上草、甚至直接死亡。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恶劣天气,严重影响我们的养殖生产活动,还有就是小龙虾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苗种退化严重;另外就是养殖环境恶化,很多养殖老板养殖很多年仍旧掌握不好池塘小龙虾密度与水草、池塘藻菌平衡等关系。在今年这次突降温等难题下,稻田养虾早苗高产迎来多方面挑战,那么怎么破解难题,请随笔者一起解密。
挑战一:恶劣的天气条件,气候变化无常
一.背景
随着这次全国范围内的降温持续,我们发现全国很多地方瞬间从“夏季过渡到冬季”,很多养殖老板本以为提前上水出早苗了(因为今年相对去年割谷早),又面临突然的降温,后面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的打击,小龙虾增产之路又越走越远。
二.对策
1. 及时观看天气预报,及时发现天气变化,特别是降温比较多的时候,并提前做好加水,肥水保温等工作。
2. 定期培育虾苗所需要的浮游生物等,让池塘食物充足,抵御寒冷;特别是在冬季之前长到较大规格以越冬。
挑战二:苗种退化,苗种品质越来越差
一.背景
纵观小龙虾养殖的老板们,现在大部分养殖老板都是养殖年限5年以上,也就意味着养殖老板们的池塘是老塘,近亲繁殖情况比较严重,甚至有些养殖老板发现现在虾苗越来越小,长不大,长得慢,有些很小却成了丁壳虾;而且发病率还挺高的。所以说怎么提高虾苗品质和产量成为我们养殖老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
1. 注意晒好沟或定期把池塘沟翻新,有利于虾苗的生长,提升小龙虾虾苗的体质和苗种质量。
2. 轮换着池塘养,今年是出苗,明年就把这块塘作为精养塘或者其他池塘利用的方法。
3. 来年记得补种虾,减少近亲繁殖。
挑战三:虾苗越冬存活率低,没有早苗
一.背景
由于最近的气候变化,以及各个地方养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温低,养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很多育苗技术还未成熟的地区,养殖技术和观念还未成熟,所以要想早苗高产,注重好育苗的每一个细节点很关键,包括杂鱼,饵料等,迎接挑战。
二.对策
1. 还没清杂的养殖老板赶紧清杂,杂鱼可以直接危害虾苗存活率,另外就是吃饲料,导致水浑等危害,所以及时清杂,一定要清杂。
2. 红黑水没有及时处理,特别是晒田不到位的池塘,一旦谷桩是绿色的,上水之后中间就会有臭水扑鼻而来,更何况危害对象是运动能力比较差的虾苗呢,很容易产生硫化氢和有些有毒物质,导致第一批大规格虾苗死亡。
3. 饵料,稻田养虾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升,秘诀就在于要注重肥水,培育丰富的浮游动植物,为虾苗提供食物;这样虾苗产量提高和上市时间就会提早。
挑战四:青苔一满坑,看不到什么虾子
一.背景
青苔生长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一个是水瘦,池塘清澈见底,透明度高,池子漏水比较严重的池塘容易长青苔,因为青苔也需要光合作用生长繁殖;另外,水浅,在青苔的分布区域我们不难发现,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比较难见到青苔,只有小型河流,水流不湍急,和池塘中一些杂草等浅水区域才是我们最常见的青苔生长位置;最后细心的养殖老板发现,青苔生长位置一定有附着点,一般青苔分布在水草、石头、谷桩等有附着点位置。今年的突然降温也会给青苔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对策
1.做好割低谷桩,根据水草和气温加深水位的工作,减少青苔生长的附着点。
2. 定期加换新鲜水,促进池塘水体流通。
3. 肥水,培育丰富的饵料,控制池塘透明度,减少青苔生长,减少对虾苗危害。
挑战五:虾苗密度大,长不大
一.背景
小龙虾的怀卵量还是比较高的,伴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很多池塘虾苗的密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温度起来后,虾苗大批量出来,怎么控制好龙虾的密度至关重要,不然就会出现长不大的情况,甚至小虾就成为丁壳虾,发病率升高。
二.对策
1.根据池塘出苗数量决定是否淹第二次水,以免虾苗出来过多。
2. 喂足饵料,让早出来的虾苗长成大规格,错开虾苗上市时间。
3. 小虾苗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为主,大虾苗以喂小颗粒的颗粒型,促进虾苗分批次生长,保证虾苗源源不断出来。
4. 第二年只要达到上市规格就卖,不停的卖,降低养殖密度,促进早苗高产的实现。
综上所知,小龙虾早苗高产面临的挑战很多,上面只列举一些比较重要的挑战,但是面对这些挑战我相信我们养殖老板们无所畏惧,只要坚持细心的去思考提高池塘产量的方法和错开时间出苗,我相信我们依然可以让虾苗继续在明年春暖花开之时绽放光彩,期待下次再和养殖老板们交流分享,也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您的养殖技术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