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池塘底部变化的原因和下药处理方法

   2019-09-29 网友投稿佚名4400
核心提示: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的状况是决定我们养殖能否成功的一重大因素,小龙虾是底栖生物,吃喝拉撒都在池塘底部,底质的好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的状况是决定我们养殖能否成功的一重大因素,小龙虾是底栖生物,吃喝拉撒都在池塘底部,底质的好坏决定着小龙虾能否健康快速的生长,因此,调节好底部环境,对于小龙虾得到养殖至关重要。

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中后期底质变坏的情况,针对底质变化,要究清其原因方便养殖户对症下药进行治理。

一、小龙虾养殖池塘底部变化的原因

(1)藻类含量高、透明度低、水色浓的池塘,会减弱中下层水体的光合作用,中下层水体产氧能力下降,同时藻类的新陈代谢导致死藻量较大,也会造成底质恶化加快。

(2)在目前高密度、高投饵量、低透明度养虾模式下,大量的饲料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沉入池底,是造成水质和底质变坏最重要的原因;大量的有机质存在,为池底厌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培养基。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虾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4)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如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仅有水车式增氧机,因此池塘底层溶氧会经常不足,使有机物在厌氧状态下分解,增加了氨氮、亚硝酸盐的释放量。

(5)大量而频繁地排放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

(6)水较瘦或藻类老化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差,溶氧低,导致有害物质降解速度缓慢,底泥容易发臭。

(7)增氧机安装位置不当,未能与池壁形成角度,导致大量脏东西在被带到池边角落形成死角,时间久了容易发臭。

(8)经常使用絮凝剂和吸附剂,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变酸、发酵变臭。

(9)砂底池塘,由于砂质颗粒较大,吸附氨氮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容易发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