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白领做荷农 年轻敢闯敢拼
在攸县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黄丰桥镇丰陇村几位80后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返乡当起了荷农,让沉寂的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给后人展现出了明媚的夏季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时间跨越千年,相似的美景在攸县东部山区的丰陇村再次重现。饱满待放的荷尖上,热情奔放的花瓣上,短暂停留的蜻蜓,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千年前的南宋,一首《小池》恰到好处,然而谱写这番美景的却是黄丰桥镇几位放弃白领生活,回乡做荷农的80后。
“我们早就有这个想法,加上去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我们几个八零后在一起聊天,说投资农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酒埠江的旅游开发,选择了种荷花。”文思杨说。
1984年出生的文思杨是丰陇村土生土长的80后,开过车、做过销售。2017年,他和附近村子其他两位,从没有做过农业的80后大学生,在黄丰桥镇丰陇村承包了将近1000亩农田,开始种植荷花和水稻,而这样的选择却让他们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文思杨表示:“从流转土地开始,到农田整改,把湘莲种下去,到采摘,听到过很多质疑的声音,都是因为我们都是八零后,没种过地,一下子承包千多亩农田,有想看笑话的,有感到疑惑的,我们的想法就是一点,你越认为我做不了,我越要做给你看。”
文思杨和他的伙伴们凭着一股敢闯敢拼,不怕失败的精神,让500多亩的荷花香飘黄丰桥,让这个曾经的煤炭资源大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思杨还说:“宝宁寺是酒埠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丰陇村靠近宝宁寺,我们就想把丰陇村打造成宝宁寺的后花园,自然风光跟名胜古迹融合起来。”
荷田套养龙虾 让农田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
不仅让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融合,文思杨和他的伙伴们还在荷花里套养龙虾和泥鳅,种养结合,让稻田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
三个月前,放养在荷花田里的龙虾苗长势如何?每隔一段时间,文思杨和来自益阳南县的龙虾养殖师傅王树荣都要用地笼收集起来,观察,记录。
王树荣表示:“养龙虾的水随时要调整,一个月过后水质有变化,马上要换新水,里面的草,温度超过33度,这个草就会死掉,草枯萎后要捞出来,正常保持这个水面百分之五十的空地,这样龙虾有氧,才能够生殖的更快养的更好。”
益阳南县,是湖南省小龙虾面积最大的养殖基地和主要的龙虾苗供应基地,“南县小龙虾”于2017年5月和8月分别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王树荣说:“我们家乡是龙虾基地,虾稻田,荷叶套养龙虾,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起了蛮大作用。所以说我看到龙虾这块潜力蛮大。攸县龙虾套养这块比较空缺,我想把这个新鲜的模式带到攸县这边,对这边的水质,包括地理环境都探查了一下,比较适合养龙虾。”
据了解,荷田套养小龙虾是将荷花种植和龙虾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荷田的自然环境可以给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荷田里的水资源、草资源、水生动物等也可以被小龙虾充分利用,小龙虾的排泄物又能为荷田增加有机肥料,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达到生态种养的效果。
王树荣选择在攸县黄丰桥养殖龙虾,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妻子就是黄丰桥镇丰陇村的,他说这里就是他的第二故乡。王树荣不仅在丰陇村养龙虾,还准备在这里搞一个龙虾苗育种基地。
王树荣还说:“搞一个育种的基地,就是为明年几百亩的放养苗做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远处运过来的苗,距离远成活率低,只有距离越近苗的成活率越高,所以我们自己育苗之后,再把这种苗放到新田里,这样的成活率就有90%。”
随着乡村旅游的悄然兴起和农旅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文思杨和伙伴们利用丰陇村紧靠酒埠江旅游环线的良好区位和交通优势,种养结合,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让荷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文思杨和他的伙伴们表示:“以荷花套养龙虾、鱼、泥鳅,立体养殖,同时还搞农家乐,让游客过来有看、有玩、有吃。”(全媒体记者:彭亮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