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早晨,位于启海交界处的吕四港镇巴掌村龙虾收购点闹猛异常,方圆几十里的虾贩、农户不约而同前来销售龙虾。“目前日购销量一两千公斤。过个十天半月,会增加到两三千公斤。”“虾老大”唐利冲告诉记者。
从入行时间看,唐利冲算不上贩虾老手。但短短5年间,他已是后来居上,光从唐利冲每天贩销龙虾的数量看,他是启东西北片和启海交界处的“虾老大”了。那么,唐利冲做大贩龙虾业靠的又是什么呢?
11年前,30岁出头的唐利冲在上海滩做木匠。一次,他途经市区一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现来自家乡的黄鳝不但好销,价格也翻了一番。贩一趟黄鳝抵得上半个月的打工收入,唐利冲心动了。就这样,唐利冲放下木锯、斧头,当起了黄鳝贩子。
从刚踏上贩鳝路与老贩子的较量失利,到转而设法与宾馆司务长接上了茬,唐利冲的黄鳝日销量逐渐从两三十公斤增加到后来的两三百公斤。但家乡野生黄鳝资源不断萎缩后,唐利冲盯上了同样吃香且销路与黄鳝一脉相承的龙虾。
由贩销黄鳝转换成贩销龙虾,唐利冲变得熟门熟路,而且,上海宾馆对龙虾的胃口远非黄鳝可比。积累了贩销经验并具备了经济实力的唐利冲,租借来一辆汽车专事龙虾运输。靠着与上海10多家宾馆直接的购销关系,唐利冲很快在收购价格、数量上击败了对手。附近十几个原先跑长途的龙虾贩子干脆汇集到唐利冲麾下,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收购网络。
龙虾生意越做越大,找上门的沪上宾馆也在不断增多。昔日小木匠如今成为一个年销量40多万公斤的名副其实的龙虾大王。 本报记者 姜 斌 通讯员 尹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