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农财宝典-小龙虾通记者 莫景文
为整合优质资源,为参会各方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与定制化专业服务,共同促进小龙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12月18日,中国供销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培训交流会暨前沿饲料、动保、设备推介签约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湖北省水产局推广站总工程师程咸立、湖北省荆州市水产局副局长赵恒彦、新洲区水产推广中心主任何宴开、荆州市供销社主任毕英才、中国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蔡俊、中国供销•湖北鑫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舒新亚、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顾泽茂、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谭青松、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汤亚斌和全国小龙虾养殖精英共15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湖北省水产局推广站总工程师程咸立致辞
“2018年荆州小龙虾养殖产量预计达到35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的28%左右,占湖北省小龙虾养殖产量47%左右。”在会议致辞环节,湖北省荆州市水产局副局长赵恒彦指出,小龙虾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每亩为农民增收4000-5000元,已帮助全市8700户农民脱贫,在2018年中国智慧三农大会上,小龙虾产业扶贫之荆州模式获得智慧三农特别大奖。荆州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计划做大做强小龙虾,到2020年,实现小龙虾产业“4561”发展目标,即养殖面积达到400万亩(其中虾稻面积350万亩,池塘养虾面积50万亩);年产小龙虾50万吨;小龙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为农民增收100亿元以上。
湖北省荆州市水产局副局长赵恒彦致辞
荆州市供销社主任毕英才在致辞中指出,目前荆州市供销社正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与湖北鑫湖合作,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整合布局综合服务站。荆州市供销社与湖北鑫湖合作,把荆州市供销社下1000多个线下网点改造成中国供销双水双绿综合服务站。
第二,建立“三位一体”合作体系。荆州市供销社、湖北鑫湖将通过与农商银行合作,建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体系。
第三,无人机高效作业。荆州市供销社、湖北鑫湖将与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合作,采用租赁的方式租用一定的无人机用于荆州市各合作社的农业养殖,通过无人机的高效作业提高各合作社的养殖投料效率,推动荆州市农业智慧化发展,实现荆州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2019年,计划在荆州市实现无人机投喂小龙虾的养殖面积目标为20万亩。
荆州市供销社主任毕英才致辞
中国供销•湖北鑫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丹指出,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号召,帮助养殖户掌握系统、科学、高效的养殖技术,中国供销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培训交流会将为学员从“养殖—加工—营销”等各环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支持,量身打造专属成长方案:
第一,定期举办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会;第二,为学员提供性价比高的农资产品,同时得到更好的售后服务。第三,为学员提供质检溯源、农业保险、农业贷款、仓储冷链、销路打通不愁卖等多方位支持。第四,定期不定期开展游学活动,组织学员实地考察高标准产业示范基地。第五,与中国供销综合服务站战略合作的养殖户,提供比市场价至少高0.5元的收虾保证。
中国供销·湖北鑫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丹致辞
另外,陈丹宣布中国供销综合服务站“繁星计划”正式启动!“繁星计划”是以荆州市供销社及县供销社的线下网点为基础,在三年内建设、改造和整合3000个不同大小的综合服务站,像繁星一样覆盖荆州各个虾稻产业的主产村,“繁星计划”致力于布局“虾稻产业生态圈”,带动虾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农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板。
据了解,2018年,全国小龙虾产业经济收入将超3000亿元,未来3-5年将超5000亿元。目前整个小龙虾产业投入品异常火爆,2018年湖北小龙虾饲料市场销量超30万吨,全国饲料市场容量更大,而小龙虾动保市场高达15亿元左右,小龙虾将是下个百万吨级饲料市场和最大动保单品市场。
荆州市新洲区水产推广中心主任何宴开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新洲区稻虾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未来5年将达到15万亩。
中国小龙虾产业协会秘书长蔡俊致辞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水稻和小龙虾的完美结合,将极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双水双绿“稻虾共作”模式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典范,不少地方的政府纷纷出台奖励政策。可以预见,小龙虾将令整个华中水产投入品市场焕发第二春,进入“结构大变化、格局大整合”的新时代。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高达2600多亿产值,超500万人从业,预计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2000万亩。”顾泽茂指出,目前小龙虾处于风口期,小龙虾消费平均价位40元/斤,市场供不应求。虾稻共作模式发展迅猛,但我国水稻产能过剩,全国种植面积达到45243.6万亩,总产量20693.4万吨,约合稻米13450万吨,全国人均稻米100公斤,也延伸出卖粮难、粮价低、效益差等产业问题。
从整个业态来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从减产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品质、增价值和促效益出发,我们需要种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更亟待种植优质绿色稻米,产生更高效益。因此2017年张启发院士多次带队调研虾稻种养,提出“双水双绿”的发展理念。
“双水双绿”指的是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优势,在稻田种养中协同发展“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双绿”产品,做到“少打农药、鱼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产业发展水平,让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
其中虾稻共作作为“双水双绿”研究院目前的主要任务,包括筛选和培育双水双绿的水稻品种,实现稻米质和量的提升 建立双水双绿的水稻栽培技术,优化种养体系,水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双水双绿的稻田生态系统演化及稻田土壤评估,产业发展的策略和相关政策尚不明朗。
在小龙虾方面,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新品种选育和培育、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绿色饲养研制及精准投喂技术以养殖模式,建立“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示范与推广,以及市场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相关政策研究。
目前推广研究的双水双绿种养技术的种养模式是包括在8-9月放亲本虾,水稻收割后,灌水育苗。并在12月栽草,3-4月出苗,4-6月养成虾上市,在7-10月种植水稻,直到水稻收割后,再灌水育苗。该种养模式重点在水稻如何与虾的接茬,其中在中稻接茬,可以在6月初插秧,7月初放苗,8-10月出虾;在晚稻接茬,则可以7月前连续出虾,7初插秧,10月中下旬收稻,育苗一季。同时“双水双绿”模式具备多方面优势。通过技术改进,可以在3月上旬获得大规格的优质苗种,同时利于降低白斑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底质以及水产生长等。
毛泽俊
授渔水产小龙虾黄埔一期学员、民间养殖高手
授渔水产小龙虾黄埔一期学员毛泽俊指出,当前的小龙虾养殖行业热度空前,规模扩张和市场需求齐头并进,存在技术水平低下,服务配套不成体系,模式过于集中单一,养殖、生产、流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
而小龙虾养殖的关键生产环节及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移裁前的生态维护、分步调节水位、促其分层掘洞、及时清塘除杂、巧用石灰、稻草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水草布局、持续低温肥水、灵活参考天气调节水位、春后衔接、清明前后极端天气防应激预案、循环有序的起捕与密度调节和高温暴雨防治浑水等。
针对上述小龙虾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毛泽俊指出,实现技术升级与模式转型有望破解这一难题。具体包括:
第一,稻虾由自繁、自育、自养朝育(虾苗)、养(成虾)分区,模式两用,微流净化,循环养殖转变。降低养殖密度,走可控化养殖之路。放弃一部分产量,提升规格品质,抢占价格高位。减轻生态压力,减少水中投入品,确保生态稳定,食品安全。前期育苗区为养成区提供虾苗,养成区为育苗区补充亲本,形成互相依存,循环养殖的模式。从而抢占价格高位。
第二,降低成本,简单养虾。严禁抗生素,力避消杀措施,立足和遵循小龙虾的天然生物生理习性为基础,以养护、修复生态展开,达到小龙虾的生理稳定、长势稳健为目标,力求减少环节,降低成本,简单养虾,生态友好,持续健康发展。
授渔水产总经理陈祖萱介绍授渔水产运营情况
授渔水产
本次会议由中国供销•湖北鑫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授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武汉乾忠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达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将持续到12月20日。期间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述权威专家教授将进行小龙虾养殖技术专题培训,展示推介小龙虾饲料、动保、设备前沿成果,为小龙虾产业终端提供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等一体化支持,敬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