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小龙虾季麻辣、蒜蓉、十三香……

   2023-08-08 1290
核心提示:有人一顿吃3斤,有人却吃出“病危通知”?小龙虾的吃前须知→,养殖,海鲜,小龙虾,横纹肌,水产品,洗虾粉,淡水龙虾,水生动物

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事件

正值小龙虾季

麻辣、蒜蓉、十三香……

面对各种口味的小龙虾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已经把持不住了呢?

洗虾粉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中毒事件

外卖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小龙虾”搜索量和外卖销量月环比均翻番。在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电商平台,小龙虾的品类越发多样,除了鲜活小龙虾,还有热食、冷食、冷冻等不同种类,口味超过20种。

洗虾粉中毒事件_洗虾粉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

不过,小龙虾的消费高峰也伴随着消费者困惑:为什么每年都有报道说吃了小龙虾后,引发横纹肌溶解征,有人还收到病危通知?小龙虾到底能吃吗?

小龙虾会引发横纹肌溶解征?

谈到吃小龙虾的风险时,最常出现的就是“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一种因肌肉组织严重受损导致的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肌肉痛、乏力、尿色变深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不过,也有很多消费者说,每年都吃且每次都吃很多小龙虾,一点事儿也没有。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征有什么关系?

洗虾粉事件_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

医学人士指出,横肌纹溶解征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物理性原因包括挤压与创伤、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电击、高热等;非物理性原因包括药物、毒物、感染、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食用水产品引发严重横肌纹溶解征的发生率并不高。

那么,为什么很多横纹肌溶解征患者都有食用小龙虾的经历呢?

不同专家的观点各有侧重,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征,应当是小龙虾在养殖、加工等过程中受到了污染,或者在加工环节中使用了不合适的化学成分,比如无法确定成分的“洗虾粉”、非法添加的调味料等,导致食用者接触了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健康。

大部分研究报告和医学人士因此建议,不要食用来源不明或未经正常清洗和烹饪的小龙虾,以及同样类型的水产品。

小龙虾长在臭水沟里?

但也有消费者提出,小龙虾不是长在臭水沟里的吗?怎么可能避免被污染?

这也是误解。

“‘小龙虾长在臭水沟里’是传了10多年的谣言了,谣言就是谣言,不用理会。行业都知道,正规的小龙虾产品来自人工养殖基地。”湖北省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育庆说。

洗虾粉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中毒事件

正规企业销售的小龙虾都来自人工养殖(资料照片)

李育庆建议,消费者选购小龙虾时主要看渠道和品牌,“选择主渠道、大品牌的产品,能避免买到的小龙虾来自野生环境,减少被污染的风险。”

那么,市场上的小龙虾标明来源吗?

走访发现,在菜市场,大部分销售小龙虾的摊主均表示,产品来自湖北、江苏等地,可以提供进货凭证。还有摊主说,市场要求有进货台账,不能采购不明来源的小龙虾。在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平台,在售的小龙虾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标注了产地或加工企业。在餐饮市场,明示小龙虾产地的商家不多,但被询问时,均会表示来自人工养殖户,而非野生小龙虾。

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事件

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事件

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_洗虾粉事件

所以,建议小龙虾爱好者适可而止,每天吃小龙虾不超过 500 克,一周不要超过两次。另一方面,部分人群慎食小龙虾,包括过敏体质人群、消化道有病症人群、痛风人群等。尤其是痛风人群要少吃小龙虾,小龙虾嘌呤含量很高,进食后容易加重痛风症状。

如何挑选及处理小龙虾?

选择好的小龙虾

首要关注的是小龙虾的来源,因为小龙虾的污染程度与养殖水质息息相关。

买小龙虾时尽量选择那些颜色鲜亮的,挥舞着钳子的活性较好的小龙虾。

洗虾粉事件_洗虾粉中毒事件_小龙虾 洗虾粉

正确的处理方法

买回来后别着急处理,可以先在清水里养几个小时,然后用刷子将龙虾表面的泥和污渍刷洗干净,去掉头部、抽掉虾线;沥干水分后用油先预炸一遍,可有效地杀死小龙虾体内可能含有的微生物,然后再进行后续调味炒制等步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美食做法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做法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