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在温州举行

   2023-08-13 1390
核心提示:7月11-12日,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在我市举行,各省(区、市)和兵团渔业主管部门

7月11-12日,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在我市举行,各省(区、市)和兵团渔业主管部门代表、农业农村部代表、各省(区、市)和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代表,以及水产专家学者等110人,齐聚温州,“鱼虾论道”,群策群力,致力推动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养龙虾的网箱多少钱一个_龙虾网箱养殖技术_深水网箱养殖小龙虾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部署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五个行动。

三年来,推动“五大行动”不断走深走实,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培育“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265个,示范面积771万亩,示范推广水产新品种100个,骨干基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现全覆盖,养殖尾水实现循环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水产养殖用兽药总使用量同比减少9.4%,3年累计减少22%,配合饲料替代率平均达到84%。

深水网箱养殖小龙虾_养龙虾的网箱多少钱一个_龙虾网箱养殖技术

12日上午,在会议现场,浙江、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8省作交流发言。下午,一行人考察了平阳湖屿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温州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因地制宜,探索温州独特的生态高效养殖新路径,也引得了行业专家们的点赞。

在平阳湖屿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是湖屿村支柱产业,为村民们提供了14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增收500多万元,推广养殖面积6000多亩。湖屿村还积极实施“稻渔+”新型经营模式,发展出小龙虾“看、玩、钓、吃”休闲渔旅产业。近年来,温州从原有的“稻虾共作”模式创新发展出“一季稻两季虾”“两季稻一季虾”“帆布高埂稻虾”轮作模式,实现了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技术创新、钵苗标准化壮秧培育机插的作业创新,经济生态效益凸显。

深水网箱养殖小龙虾_养龙虾的网箱多少钱一个_龙虾网箱养殖技术

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闫茂仓介绍,研究所立足温州,辐射全省,主要开展一虾(南美白对虾)、一鱼(大黄鱼)、两藻(坛紫菜、羊栖菜)、四贝(泥蚶、文蛤、缢蛏、青蛤)品种选育和繁育工作,系统性构建了从种质资源保存到良种选育、优质苗种繁育再到示范推广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如全国首个滩涂贝类新品种文蛤“科浙1号”、全国唯一泥蚶新品种“乐清湾1号”。围绕南美白对虾种业“卡脖子”问题,培育出了南美白对虾“低盐高抗”和“快大速生”两个新品系,种质品质已可替代进口种虾,实现了我省南美白对虾自主育种零的突破。

此外,温州全链条保障品质提升,护航大黄鱼产业。从选育优质27椎大黄鱼品种,到一次次改进养殖技术,温州研发的栏网清淤技术和超声波隐形网箱等技术,推动洞头鹿西岛建成全球最大、周长384米的“超大型软体结构无底智能海洋渔场”和“智能无网声波海洋牧场”。温州深度探索大黄鱼品牌打造、形象宣传、产业融合。去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17318吨,产值突破15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列全省第一。

接下来,温州将依托海洋资源优势,探索深远海养殖。为进一步推动农民致富,将打造稻田综合种养升级版,发展溪鱼养殖,让温州山好水好溢出更好效益。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温州水产养殖业再上新台阶。

专家观点

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绿色高质量

水产养殖业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胡红浪

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现场会选在温州开,主要是这里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有海淡水,产业发展有特色。温州海岸线很长,水产业发展空间比较大,产业也有特色,比如说大黄鱼、虾、滩涂贝类等。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主要是围绕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短板,通过技术创新、模式推广,包括企业示范带动等,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每个地方自然资源不一样,产业基础也不一样。温州人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温州人勇于创新、精明能干、勤劳致富,在水产养殖业上,我们应该要走一条有温州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我想给温州提两个具体建议,第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是关键,温州在农业产业振兴,特别是渔业产业振兴上,要继续创新,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第二,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特别是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2/3。所以我希望温州要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以温州特色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发展为目标,在规划设计特色品种上做好文章,打响品牌。

综合种养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蒋军

安徽和浙江两省,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两省交流合作更加频繁。温州属于沿海城市,海水渔业比较发达,海鲜产品也丰富。安徽是内陆省份,也是温州海产品主要销售目的地之一。这次考察,我觉得温州水产发展,尤其是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方面,温州稻渔综合种养,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地区之一。安徽这几年也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19年以来,我们每年以100万亩速度增长,现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12万亩,面积增量全国第一,总量是全国第二。

但我们目前种养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淮和环巢湖一带。皖南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因为是山区,这些地方我们稻田养殖小龙虾,比如说山区坡地或梯田,稻田养小龙虾后,可能会打洞,破坏稻田田埂、稻田工程,造成漏水,不利于水稻种植,所以我们过去一直对这块是放弃的。今天到了温州后,看到温州稻田养鱼这种模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山区学习借鉴。

第二方面,温州稻田养虾种养,“两稻一虾”“一稻两虾”模式也非常好。温州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综合种养真正改变了我们农村的生产环境,农药化肥大量减少,环境改善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稳定了,乡村产业振兴落在了实处。

向深远海要效益要产出

打造水产全产业链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丁雪燕

这次我们选择温州,海水养殖非常集中的这样一个区域,来向全国示范展示,有一定的原因。

温州这几年水产发展特点明显。第一,在产业上做得非常好,从种业到深远海探索,然后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文化打造,是全产业链打造,例如“温州大黄鱼”产业走在全省前列。第二,稻鱼综合种养上,按照当地气候特点,温州找到了“一季稻两季虾”“两季稻一季虾”模式,提高土地利用产出,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撬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今后,我觉得温州还要进一步探索,探索深远海可持续发展,向深远海要效益要产出。这几年,温州在深水网箱、深远海开发上,探索的路子是非常有益的,温州大黄鱼就是向深远海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温州大黄鱼养殖中,不断尝试深水网箱、围栏,以及像电子围栏系统这样新型的养殖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深远海养殖。温州要利用好自身自然的禀赋,利用好“一盘菜”“一条鱼”这样的基础,持续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好品质大黄鱼产业。在全产业链打造上,比如说如何选用好、发展适应温州的大黄鱼品种,在种业上再配套升级,在养殖设施设备上再创新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美食做法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做法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