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实习生 蒋雪琴
7月18日晚7时许,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上车下车的客流来来往往,人潮涌动。“我很喜欢晚上逛街的氛围,可以吃吃喝喝,也可以闲逛夜市买些小玩意,感觉这‘很夏天’。”95后武汉市民小唐表示。
前不久,网商银行联合央视财经发布报告,武汉入围2023年中国十大夜经济城市,其中夜间消费超全天消费的一半以上。夏日江城,夜间烟火气持续升腾。
一座城市的夜宵火爆程度,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人气和活力;而武汉的夜宵时段,外卖订单量排名常年位列全国前十。有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武汉两个月要吃掉上万吨、近30亿只小龙虾。
要说在哪里吃夜宵,江湖上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说在老牌的汉口万松园,虾店巨头数不胜数,趁着热闹灯光,聚于路边;有人说在大成路,夜市的隔壁宵夜一条街,日夜颠倒被武汉人围得水泄不通……
18日晚7时许,在肥肥虾庄石牌岭总店门口,取号等位的已经有了几十桌。“我是来武汉旅游的,早就听说武汉的小龙虾非常有特色,一下高铁就跟着必吃榜找来了。”从北京来汉游玩的张先生表示。
肥肥虾庄生意火爆
因生意火爆,夏天里,肥肥虾庄营业至深夜已成习惯。
“小龙虾具有夜宵属性,是夜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餐饮业内人士表示,夜宵已经不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已经转变成为年轻人的自我犒劳和社交方式。
《白领夜宵报告》显示,有接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吃夜宵的原因是朋友聚会,还有30.7%的白领在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后选择用一顿丰盛的夜宵犒劳自己。
参与夜间互动的蛙人偶
最近去吃海底捞的消费者发现,海底捞新推出了“热卤、牛蛙、小龙虾”夏日夜宵三剑客,均是香辣口味。门店每晚9点半还会发起猜拳活动,顾客可以与在店内穿梭的“悲伤蛙人偶”互动。“我互动获胜了,还免费获得了一杯啤酒,也可以选择要一份玩具。”18日晚,在武汉群星城海底捞就餐的市民肖先生觉得,这种形式,给夜宵打造了足够仪式感。
伴随今年演唱会市场的快速复苏,演唱会引发不少“抢票人”和“抢不到票人”的关注。记者了解到,海底捞为夜娱人群,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沈阳等地打“演唱会之夜”,让歌迷在就餐环节继续嗨。各类演唱会举办地附近门店,会给就餐歌迷准备音响、话筒、荧光棒,歌迷可以现场点歌,也可以跟着大家大合唱,还可以参与猜歌名、歌曲接龙等互动游戏。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已成为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夜经济正在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又一发力点。各地在发展“夜经济”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要挖掘消费潜能、提升消费动能,由以往单一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产业多元化、场景融合式等新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