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李秋君)麻辣小龙虾、鱼香小龙虾、蒜香小龙虾......不知从何时起,小龙虾爬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成为大街小巷餐馆里的“时令美食”。身为食客的你,可能了解小龙虾有多少种做法,却不知道曾经的“害虫”,如今已成为资阳雁江区中和镇农业、旅游业的“两栖明星”。
10月24日,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心缘大酒店内一派热闹的景象:来自各地的食客三五成群围坐着乘满各式口味龙虾的餐桌大快朵颐,虽已是淡季,但酒店内近百张餐桌座无虚席。“每天销售小龙虾500公斤左右,日营业额超3万元。”老板娘满脸笑意,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小龙虾作为夜宵摊的“王者”,目前,全国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成都每天消耗30多吨,而资阳雁江区每年至少消耗小龙虾2000多吨......这些数据看似抽象,但也足以体现出中和小龙虾的畅销度。从养殖到餐饮,中和小龙虾已成为资阳人民心目中真正的“网红”。近日,记者来到小龙虾吃货的天堂——中和镇,探秘中和小龙虾的“网红”之路。
兴起
中和有“虾”初成长 小产业惠大民生
十月的中和镇龙虎村,池塘水满。正值小龙虾的繁殖季节,行走在田间垄上,能看见许多酒杯大小的泥洞,都是小龙虾打出来的“战果”。
近两年,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加速了中和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2015年,中和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全镇18个村跳出了“靠种庄稼挣钱”的思维模式,改养殖小龙虾,养殖规模已超过5000亩,年产量超过1000吨,形成了“山上柑橘、山药蔬菜、田中龙虾”的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养殖户吴勇赶上了养殖小龙虾的大潮。去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和镇龙虎村10多户养殖户成立了玥辰水产专业合作社。“去年小龙虾一公斤收购价是40多元,60亩虾塘一年赚了20多万元。”吴勇高兴地说道。
在中和镇,通过发展小龙虾养殖业,将自家养殖的小龙虾卖给中和的餐饮业、资阳城区和成都市场,中和镇已有10多户贫困户提前脱贫,摘掉了“贫困帽”。有些养殖户通过养殖小龙虾,一年可增收3万元,以中和镇为核心的小龙虾产销一体化格局正逐步形成。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虾农追求经济效益的内生驱动力,也是由于政府部门的扶持。近年来,中和镇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地方重点发展产业,为成立水产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加大配套引排水系统建设,对沟渠河塘进行清淤整治,并以节会扩大中和小龙虾的品牌影响力,多措并举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升级
首届龙虾节开幕 12万人齐聚中和尝“龙虾盛宴”
养殖只是中和镇打造“中和小龙虾”品牌的伊始,为了更好地把这张小龙虾“王牌”推出去,中和镇立足“节会搭台”的模式,打出了“龙虾节”的金字招牌。
6月30日,资阳中和首届小龙虾美食节在雁江区中和镇火爆开幕。
开幕当天,绵延一公里左右的美食节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数十家龙虾店铺搭起棚屋,炒制龙虾,上万名游客流连其间,争相品尝地方美食、购地域土特产、观看精彩文艺节目。
“老板,搞快点来一份小龙虾哦。”“老板,还有位置没得?”当天傍晚时分,尽管距美食节开幕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吃嘴们早就把现场20余户小龙虾美食经营商家的座位挤得满满当当。有的市民高举啤酒碰杯庆祝,有的手抓龙虾速度飞快剥掉虾壳,一口将虾尾吃掉,咀嚼中透着满足。
据悉,首届资阳中和小龙虾美食节,创造了中和镇节会期间的客流、车流、消费额、关注度、影响力等五个“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美食节期间现场的游客、食客超过12万人,仅开幕式当天就超过6万人,消费总额超过160万元,其中消费小龙虾超过2.6万斤、销售金额超过90万元,三项数值均约为平时节假日的13倍。
如今,借助“龙虾节”,资阳雁江区中和镇正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发展新路子,也为这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积聚了名气、人气、商气和财气,成为鼓舞中和人士气的助推器。
规划
餐饮“网红”小龙虾 书写发展大文章
“小龙虾产业其实也是一个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样本,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龙虾虽小,却是大改革、大产业和大民生。”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党委书记罗永春深谙此道。
目前,中和场镇上有4家专门从事小龙虾销售的餐饮服务单位,最为有名的是中和心缘大酒店,每天小龙虾销售量在600到800斤不等,节假日销量可以突破千斤以上。其次中和蜀人熟食龙虾馆、荷塘月色农家乐和两棵树爆炒龙虾店,每天的销售量也在几百斤以上,餐馆成为小龙虾熟食消费的主阵地。
谈及小龙虾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在罗永春脑海中浮现:以中和小龙虾合作社或相关龙头企业牵头,邀请技术专家进行培训,严格小龙虾养殖技术标准,打造小龙虾有机品牌。建设小龙虾科普基地,让游客在科普基地中看到有机小龙虾养殖过程,设置小龙虾体验项目,开展捉虾、钓虾、网虾、赏虾等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开发小龙虾、中和醋等系列旅游商品,让游客除了能在中和吃虾,还能将中和虾带走。
此外,还将每年举办“小龙虾美食节”,利用节假日开展特色美食盛宴、乡村旅游盛会、节庆文化盛典、农副产品展销,实现活动营销链条的不断拓展。从而,把中和虾从“有形的虾”变为“创意的虾”,把“吃的虾”转成“文化的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