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龙虾产业的“钱途”却依旧迷茫,却被迫在国内消化

   2023-11-03 970
核心提示:澳洲龙虾养殖(澳洲龙虾养殖条件)澳大利亚龙虾,从去年11月份至今,一直龟缩在国内市场苦熬,而眼瞅着,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批养殖虾苗已经投放,澳龙虾产业的“钱途”却依旧迷茫。

澳洲龙虾养殖(澳洲龙虾养殖条件)

澳大利亚龙虾,从去年11月份至今,一直龟缩在国内市场苦熬,而眼瞅着,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批养殖虾苗已经投放,澳龙虾产业的“钱途”却依旧迷茫。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澳大利亚的龙虾产业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市场。虽然是澳洲岩龙虾的原产地,但因为价格被中国市场推高,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只能算是一块边角料,传统的北美市场,也很早就被贸易商放弃,大家都卯足了劲儿,一心扑在中国市场。

都说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中国这个篮子实在是太诱人,放进去鸡蛋,就能变金蛋,澳大利亚人能忍住就有鬼了,每年把超过90%的龙虾送到中国市场。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因为两国关系紧张,澳大利亚的岩龙虾出口中国受阻,都被迫只能在国内消化。但澳大利亚国内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龙虾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更是在去年圣诞节之后,从100澳元(500人民币)/公斤,跌至30澳元(150人民币)/公斤。

根据澳大利亚海关的数据,去年11月份与12月,澳大利亚龙虾的出口量仅分别为67吨、334吨,同比下降85%、62%,出口额减少至少1亿澳元(5亿人民币)。

虽然龙虾贸易受阻,至今看不到有任何解冻的迹象,但澳大利亚的龙虾商品化养殖项目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澳洲岩龙虾的人工繁育,前前后后,折腾了20年,如今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现在就差这最后一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养殖了。

岩龙虾苗

去年十二月圣诞节前后,澳大利亚某水产企业启动了第一批岩龙虾商品化养殖计划。该计划是全球第一个岩龙虾人工养殖计划,预计未来的年产量或达1000吨,差不多是澳大利亚野生龙虾年捕捞量的十分之一。

虽然量不大,可一旦试水成功,未来产量可期。

澳大利亚的水产企业为啥选择这么个尴尬的时间点来实行这个计划?

如果大家知道要实现龙虾的商业化养殖有多难,为了这个计划,澳大利亚人已经努力了20年,就会明白,澳洲的龙虾人工养殖已经走到重要的节点,很难停下来了。

海水龙虾的繁育,一直是水产养殖业界的“圣杯”,全球至今都还没有成功的商业案例,现在的小规模龙虾养殖,基本是靠捕捞野生抱卵母虾来获取种苗。

龙虾的繁育研究,一来确实很难搞,不过,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龙虾的野生资源日渐匮乏。

因为想要攻关龙虾的人工繁育,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野生亲虾才能开展,如果没有足够的野生资源,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就比如我国,绝对有发展海水龙虾人工繁育的需求,而且我国南方海域也出产龙虾,但因为野生资源匮乏,根本无法支持开展人工繁育的研究。

所以,野生龙虾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能够在龙虾养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不奇怪了。可愣是像澳大利亚这样,自然资源条件好的,也花了20年,才初步掌握了龙虾的繁育技术,这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岩龙虾的繁育技术由塔斯马尼亚大学研发,至今已有20年历史。

四年前,一家名叫的水产公司与塔斯马尼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来开发龙虾的商业化养殖项目。

有了繁育技术,接下来就是商业化大规模养殖了。公司已经投入了1500万澳元(7500万人民币)。

差不多在两年前,公司在昆士兰州找了一个旧养虾厂作为龙虾的孵化与养殖基地,距离城市商业中心40公里。

澳大利亚昆士兰某养虾场

掌握繁育技术只是开始,最难的是实际操作。龙虾繁育真不愧是水产养殖业的“圣杯”,每一步都不轻松。岩龙虾种苗的孵化就极具挑战性,周期长达4个月之久,而越久,风险就越大。

成年雌性岩龙虾的平均体重为4公斤,一次抱卵能生产大约150万颗龙虾卵。在自然环境中,仅有1%的龙虾幼体能够存活下来,而在人工孵化场里,这一比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等龙虾幼苗长到一定规格大小之后,才会被转移至露天的养殖池中,虽然这个时候幼年龙虾的生存能力已经很强了,但接下来长达2年的养殖周期,还是让养殖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变数。

超长的准备周期和各种未知风险,让龙虾养殖成为了一个高风险行业,但是高风险自然也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中澳关系没啥大问题的话。

抛开贸易纠纷不谈,如果澳大利亚岩龙虾的商品化养殖能够成功,肯定会极具竞争力。

因为龙虾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产量有限,而且也受到配额捕捞限制,而中国高端市场近几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这也是为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同是岩龙虾的产地,却没处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当中,因为这两国的龙虾,加起来也不够中国人吃的。

处在供不应求的格局当中,岩龙虾自然资源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不衰退,都非常困难,就更别提自然资源恢复了。

所以,龙虾养殖业是个非常好的资源替代,毕竟,岩龙虾只有大洋洲出产,算是独一份,而中国市场又“痴迷”龙虾,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都会受到欢迎。

但做生意,又绕不开两国关系。如果澳大利亚无法改变对中国的立场和态度,那么龙虾贸易将得不到保障。

毕竟,龙虾不是芯片,并不是中国的必需品,最多算是给国内的水产市场“锦上添花”,如果澳大利亚的政客能够想通透,端正自己的对华态度,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也肯定愿意用“锦上添花”来“雪中送炭”。

但是,短期内,想要让澳大利亚 *** “就范”,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还有美国可以倚仗,至今他们都还在幻想,我们会在美国的“ *** ”下就范。

好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养殖龙虾要等到两年以后上市。现在企业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养虾上,两国关系啥的,一年后再操心吧。(完)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美食做法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做法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