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优秀农民工郭绍洪:养殖稻虾 带富乡亲

   2021-04-20 网友投稿5180

真诚分享,示范引领成气候

郭绍洪养小龙虾的消息不胫而走,村里的老人更是惊讶万分。“这个娃儿没得事干啊!养啥子小龙虾!”“小龙虾要打洞,他不晓得啊!”“不能让他乱来,不然我们的田全部都要遭殃!”村里的老辈子把桌子一拍,组团找到郭绍洪。“你还记得到不,你小时候田头的龙虾有好多,我们恨都恨死了,全部捡来丢,你是个手艺人,不要干这些要不得的事!”郭绍洪好说歹说,劝走了老人们。

“现在与过去不一样了,他们不了解小龙虾行情。我一定要把小龙虾养好。”老辈子些万万没想到,他们苦口婆心的劝告,却让郭绍洪更加坚定了养小龙虾的想法。郭绍洪先将自己的田进行改造,将四周的田坎垒高垒厚,放水清田消毒,精心改造小龙虾的家,正式开始了稻虾养殖!村民看着整日泥巴满身、忙忙碌碌的郭绍洪连连摆头。

从1亩到5亩,干劲越来越大的郭绍洪开始捡村里的撂荒地,10亩、20亩,眼瞅着郭绍洪越干越红火,村民开始收租金,60元、300元、600元,郭绍洪一路高歌猛进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亩。小龙虾行情一路看涨,村民看得眼热,纷纷前来请教“郭师傅”,郭绍洪毫无保留传授稻虾养殖技巧,“大家一起养小龙虾,小龙虾的产量有保证,才不愁销路!”

田野间,村民们各自忙碌,“郭绍洪,你帮我看哈,我这块田的水有点浑呢?”郭绍洪已然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土专家”。大家有问题都喜欢问他,他也乐于跟大家分享。在郭绍洪的带动下,昔日的抛荒地成了现在的聚宝盆,原来被大量抛荒的耕地,现在“一地难求”。黄桷村近50户农户加入稻虾养殖队伍,全村1700亩的水田面积,发展稻虾面积1400余亩,每天出虾1500余斤,直接交往胡家镇小龙虾集散中心,当天发往成都、重庆等城市。当晚,小龙虾就能走上餐桌。

大胆创新,产业做出大文章

“黄桷村地势平坦,田多土少,隆昌河蜿蜒而过,发展稻虾具有先天优势。”郭绍洪介绍道,“我现在有40亩的种植面积已经足够了,我今年的目标就是努力提高稻虾米和小龙虾的产量和品质,达到亩产小龙虾800斤、粮食1200斤的目标,实现年均40万元纯收入的目标!”朴实的郭绍洪指着眼前的稻田说,“黄桷村养殖稻虾,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改变田原本的格局,原田养小龙虾,精心营务好自家田,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最大程度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郭绍洪笑着介绍,现在村民碰面,不再是家长里短、插科打诨,而是讨论如何提高虾田产量或是如何预防虾田病害,大家互帮互助,全心全意搞好稻虾产业。

行走在忙碌热闹的黄桷村,一块块稻虾田如七巧板般拼接,无序中有种天然的美,田坎垒的又高又厚,清亮明净的水田里,秧苗迎风起舞,并不见四周挖深沟的稻虾田。郭绍洪笑着介绍:“黄桷村不改田挖深沟,是因为靠水源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深沟会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我研究出一种提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秧的高度,达到关深水的目的!”将秧苗移栽定根后,将水升高,秧苗仅露出5厘米,一周后秧苗就长高了。类似的种养诀窍,郭绍洪摸索出了很多,比如滚动栽秧法,先用10亩田清田插秧,待秧苗定根提苗后,转入小龙虾,再开始下10亩的插秧,以此类推,保证小龙虾一年四季没有断档期。“人有我有,人无我有!”一脸黝黑的郭绍洪露出灿烂的笑容。

“今年黄桷村将借胡家镇引进龙头企业的东风,村里统一稻谷品种、统一种养标准、统一销售,大力提升稻虾米品质,让大家光卖粮食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郭绍洪多年的坚持,绿了田野,富裕了一方村民生活,他用坚持无私改变了世人的眼光,带领村民共同演绎了“小龙虾、大作为”的精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