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龙舟水”刚刚落下帷幕,刷屏的蓝天之下吹起了温热的微风,时高时低的声声蝉鸣聒噪不休,似乎在叫唤着夏日的到来。
夏日顶流,小龙虾是也。偏偏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出意外了。
今年的小龙虾,不时传来“失宠”的质疑: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吃小龙虾了?价格降到个位数的小龙虾也无人问津?
其实,受到疫情影响,社交属性减弱的小龙虾并非被抛弃,而是往昔的消费场景悄悄发生改变:从线下大排档走进了直播间,也从菜市场跑向了预制菜的赛道。
2022年6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公布结果查询系统收录的2014年以来至今关于小龙虾的质量抽检情况。
结果显示,近8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小龙虾的合格率达到98.7%,其中不合格原因涉及呋喃西林代谢物、五氯酚酸钠、呋喃妥因代谢物、孔雀石绿等项目。
102批次小龙虾不合格
时下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各种关于“小龙虾在污水中长大”“吃小龙虾等于吃垃圾”等民间传说被辟谣千百遍,依然无法摘下小龙虾在消费者心目中“脏”的标签。
背负多年“骂声”的小龙虾,终于等来了“洗白”。
抽检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抽检了7786批次小龙虾,其中合格有7684批次,不合格有102批次,合格率高达98.7%。这也从侧面说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小龙虾都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