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推进龙虾产业融合发展

   2022-08-17 网友投稿3610
核心提示:合肥怀抱巢湖,水网密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提供了优良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合肥虾稻产业已形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消费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合肥龙

合肥怀抱巢湖,水网密布,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虾稻综合种养提供了优良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合肥虾稻产业已形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消费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合肥龙虾”也成为合肥市地方美食具有影响的代表、夜市经济中耀眼的明星。

“双促双增”实现高质量发展

合肥市把发展虾稻综合种养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高位推进,因地制宜发展虾稻连作、虾稻轮作等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虾稻综合种养总面积已达110万亩,规模虾稻生产基地超2500家,小龙虾年产量超10万吨,成功创建了6个国家级虾稻综合示范区,形成了长丰造甲、庐江泥河等十大虾稻产业集群乡镇,长丰县进入全国小龙虾产业30强。目前合肥市虾稻基地基本实现了“1313”的目标,即亩均年产1000斤优质水稻、300斤清水龙虾,实现产值10000元、纯收入3000元。近年来,合肥市优质虾稻米在全国渔米产品评选中共荣获金奖6次、银奖19次,位居全国首位,肥西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产虾稻米连继三届蝉联全国渔米金奖(全国唯一)。

“内外开花”彰显“龙虾之都”魅力

目前全市共有规模龙虾加工企业7家,2021年龙虾加工量4.3万吨、产值8.5亿元;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实现出口创汇900余万美元。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先后开发适应国内龙虾消费习惯的预制整只虾、多口味调味虾、常温调味虾尾等加工产品十余种,得到消费市场认可。合肥市城区共有宁国路、罍街等特色龙虾街区7条,龙虾经营店4000余家,年消费龙虾达8500吨。以老谢龙虾、阿胖龙虾为代表的10家“合肥龙虾大王”享誉省内外。2017年合肥市被评为“中国龙虾之都”全国唯一殊荣。“合肥龙虾”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两项殊荣。

“三产融合”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通过推进虾稻产业发展,有效吸引各类工商资本投入,有力带动了饲料、投入品、交易市场等产业联动发展。目前合肥市建设各类龙虾交易市场20余个,日均交易量超1000吨;通威、海大等饲料企业均建立了区域公司。引导虾稻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结合,拓展规模虾稻示范基地功能,打造集休闲旅游、龙虾垂钓、美食品鉴、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虾稻综合体验园。合肥市自2002年起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合肥龙虾节,先后获评国家级示范渔业文化节庆、中国国际广告节品牌塑造奖等。长丰县连续三年举办了龙虾文化旅游节和虾趣节,庐江县连续两年举办了放马滩龙虾节。全市以虾稻产业为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40余个,虾稻全产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

下一步,合肥市将持续打造集养殖、加工、出口、科研、餐饮服务、冷链物流、文旅结合等为一体的完整虾稻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田环境生态健康、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夏泽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