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养殖渔业,又称水产养殖,是指在岸上由人工所开辟的渔塭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随着水产养殖显着增长,全球渔业产量创历史新高,水产品对保障21世纪粮食安全作出日益重要的贡献。
过去两年,水产养殖业增速高于捕捞业,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粮农组织报告显示,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令人忧虑,2019年可持续捕捞种群的比例下降至64.6%。随着产业不断扩大,需要建设更可持续的全球渔业。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淡水养殖行业产值呈现上升趋势,到2019年中国淡水养殖行业产值上升至6187亿元,相对于2018年上升了5.1%。
我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养殖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近年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海洋水产资源的减少,我国水产行业重心往养殖方面偏移。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2135.31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3.39%。
随着我国水产品重心往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我国水产饲料的需求逐年增加,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水产品出产、运输、消费节奏均被打乱,再加上江浙等地鱼病爆发影响,饲料产量有所下降。疫情被有效控制,水产行业开始有序复苏,水产饲料产量也开始回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1-10月我国水产饲料产量为2200万吨,同比2020年1-10月增长13.5%。
根据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逐年增长,到2020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上升至2135.31万吨。虽然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但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在较低的水平,2014-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的增速均没有超过5%。其中2017年增速最高,达到4.5%。
中国水产学会等近日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4222亿元,增长二成以上。小龙虾已跻身第六大淡水养殖品种,仅次于传统五大鱼类。
《天津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到2025年,我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将达到8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水产养殖面积将达到100万亩,水产品产量将达到28万吨。
数据显示,中国海水养殖中贝类的占比较大,2019年产量达到1437.1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9.67%;藻类次之,2020年产量为253.84万吨,占比为12.29%。鱼类和甲壳类产量相近,分别为160.58万吨和174.38万吨,占比分别为7.78%和8.44%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为2090.79万吨,同比2019年下降3.71%。
渔业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一方面是资源约束问题。种粮要有耕地,养鱼要有水面。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沿海、沿江、沿湖、城郊的优良养殖水域和滩涂大量被占用,加之部分区域水质受到一定污染,渔业养殖空间压力巨大。目前,不少地区仍依赖扩大水面规模实现产量增长,这意味着空间余地也有限。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问题。我国渔业是橄榄型,“中间大、两头小”,养殖规模大,前后端的饲料、加工、流通业滞后。以淡水鱼为例,其运输以活鱼为主,冷链比例很低。
近年来,传统鱼类和新式水产消费两旺,要顺应消费趋势,形成大众的更大众、小众的更小众局面,使水产供给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