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干窑镇聚焦稻虾共养,探索绿色“稻+”经济助力产业美建设

   2022-09-07 4220
核心提示:浙江在线9月6日讯(通讯员 雷悦) “想不到,一块田能同时多用,不仅能种出粮食,而且能养虾、养鱼。相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收益要高出一大截儿。这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干窑镇长生村本地村民

浙江在线9月6日讯(通讯员 雷悦) “想不到,一块田能同时多用,不仅能种出粮食,而且能养虾、养鱼。相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收益要高出一大截儿。这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干窑镇长生村本地村民朱学峰乐呵呵地边走边说。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助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城镇“产业美”建设。

思则变,变则通。武现师是安徽来的新居民,住在干窑长生村,拥有十多年的小龙虾养殖经验,但稻虾共养、轮作养殖是一种创新模式,是对传统养殖的一种挑战。

1.jpg

万事开头难。武现师在嘉虾溢家庭农场建设之初,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田块的走向、区域位置、田高、水域取水口进行详细排摸,按照不同的区块,选择开沟养殖、不开沟养殖两种方式,合理规划繁殖区与养殖区,进行繁育分离,减少病害。重点区域进行防逃与防盗措施,分布在长生、长丰两村。在干窑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发展“稻+”综合种养模式。以稻虾共生、轮作以及套养黑鱼、甲鱼等不同模式的试验与示范,武现师初步摸索出一条苗种自繁自育、繁养分离、低密度放养;同时兼顾种养、种植优质水稻、稳产高效的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新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县、镇两级农业科技部门指导下,一次次外出参观学习取经,农技专家上门专业培训、现场指导、传授。一次次摸索,一次次改善,武现师在稻田四周人工挖出一米深左右的宽阔水沟,水沟里种植上水草,然后将小龙虾放进水沟中饲养。小龙虾吃着水草,在田里游动,一方面,帮助清除了田里的杂草,一方面帮着松动土壤,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因为养殖小龙虾,稻田也不能使用农药和化肥,反而促使田里种的水稻成为真正的生态水稻。“稻虾共作”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同时也能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实现“稻田养虾、虾养稻”的良性循环。农业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及时的惠民政策支持,武现师在突破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还大胆引进2台无人机科技设备,用手机控制巡航、喂料、播种、施肥等,不断向未来农场迈进。武现师嘉虾溢家庭农场的建立,也成功开启了新干窑人在干窑大地上的创新创业梦。嘉虾溢家庭农场出品的小龙虾曾在嘉兴市龙虾王争霸赛上获得一等奖殊荣。目前农场经营面积已经达到500亩,代人运营300亩。

2.jpg

朱学峰、武现师敢闯敢拼,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农户。目前,已带动6户农户加入科学稻虾、稻鱼种养队伍,实现了先富带后富。家庭农场由于用工需求,也解决了小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上起了班。据了解,每当丰收时,季节性用工解决了周边几十个闲置劳动力,年务工收入有三十万元左右,家庭农场更像是一个共富农场。

近年来,依托干窑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农业资源优势,精准产业选择,发展循环共养,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立体种养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2021年为例,该农场500亩稻田,小龙虾总收入1525000元,同时套养5000尾黑鱼收入3万元左右,全年共产优质稻谷25.41吨,稻谷总收入77.25万元。稻虾综合种养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3.jpg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共养格局,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稻田经济革命。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依托有机稻田生态养殖项目,探索稻虾循环共养模式,着力提升绿色“稻+”产值,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如今,稻虾生态种养面积从500亩增加到约1400亩。今后,将不断加强现代化种养,结合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发展视频可视系统,运用科技赋能,及时掌握种养动态,打造出可圈可点可复制的未来农场。”干窑镇农业镇长叶明表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