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智慧的潜江农民从小龙虾身上发现了“商机”,发明了“虾稻连作”模式,通过近10年的发展,在2013年左右形成了将近10万亩的规模,让小龙虾在潜江开启了“草根”逆袭之路。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淑娟说:“2001年至2013年,是‘虾稻连作’平稳发展的阶段,从事‘虾稻连作’,比单种水稻亩产增收在1200元以上,当时农民从事‘虾稻连作’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龚道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虾农,从2003年开始参与“虾稻连作”,到2016年进行“虾稻共作”,再到如今的虾塘精养模式等,一路见证着“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也是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熊口镇河东村虾农龚道涛说:“以前种植水稻、棉花,产量不高,价钱也不是蛮好,2003年我们开始‘虾稻连作’,当时收入不错,相比之下比原来增收了很多。”
十年前的小龙虾养殖,虽然比种植传统作物收入要高,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风险,比如养殖技术不成熟、市场价格波动大等,亏本也是常有的事。
王淑娟说:“此阶段是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摸索阶段,很多‘虾稻连作’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后期面积也出现了萎缩。”
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使虾稻种养的效益最大化,当时的潜江水产人开始进行模式创新,通过3年的探索,创新出了一季稻两季虾的“虾稻共作”模式。“从我们试验的情况来看,一稻两虾的模式比传统的‘虾稻连作’模式效益成倍增加,为了推广这项养殖技术,我们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对农民实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提高了养殖水平,效益显着提升。”王淑娟说。
龚道涛现在在卖完小龙虾,收完稻谷后,就附带卖水草,伊乐藻之类,春节过后卖虾苗,可以说亩产增加了不少。
随着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成立,对虾商虾农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之初,生产、销售都较为零散,收购价格波动较大,物流体系也不完善,虾农、虾商大多各自为阵,整体利润不高。
虾商魏晓涛介绍:“当时还不成规模,没有一个固定模式进行交易,也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建立,为虾商虾农们解决了困扰良久的问题。
潜网集团项目经理苏静说:“刚开始小龙虾交易中心建立的时候,在招商方面遇到了很大的质疑和困难,虾农虾商们习惯于在田间地头单打独斗,关起门做自己的生意,传统的售卖模式导致了他们对交易中心没有信心,同时觉得会受到市场管理的约束,也担心集群式的发展会压低销售价格,自己的客户资源被抢走。”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成立了一支招商团队,下沉到各个乡镇对虾农们面对面的讲解,成功引入了第一批17家商户入驻,该中心不仅填补了产业链上的空白,使商家和农户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打通了全国物流配送线路,使“潜江龙虾”更便捷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通过开发线上‘虾谷360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商户得到了资源互通、产销共联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苏静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建成线上交易平台、线下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水产加工中心、冷链仓储中心、国家虾稻实训基地六大板块,近600家入驻商户也随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4-14个小时,1200多个落地配网点,就可将鲜活的潜江龙虾送到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
自2018年以来,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年均交易额80亿元,累计销售小龙虾69.9万吨。2022年,全年交易量预计可达23.5万吨,交易额可突破100亿元。
王淑娟说:“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建立,使我们潜江龙虾销往全国各地,对潜江龙虾品牌的建设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时,交易中心也有效促进了我们潜江‘虾稻共作’养殖业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可以说是互促互惠的。”
如今,全国每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是通过潜江的渠道和网点走向全国各地。作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拥有全国最大的龙虾产业加工企业集群,加工出口量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湖北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曹豹说:“我们主要是生产成品的麻辣、蒜蓉、十三香小龙虾以及麻辣、蒜蓉虾尾,在小龙虾应季的时候,每天产能在200吨左右。”
从此,一大批小龙虾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从虾仁到虾尾,从调味虾到自嗨锅,从速食食品到即食食品,精深加工释放出了小龙虾更高的附加值。
曹豹说:“我们由原来的一个‘神惊’品牌,现在多元化做到了四个品牌,销量从2021年的5000万到现在1.1亿,估计到年底能做到1.3亿。”
民间基础,加上官方助推,现在,小龙虾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潜江的主角,形成集科研示范、选育繁育、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节庆文化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有力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助力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目前,“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288.9亿元,连续四年登顶行业榜首。
王淑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不同规格小龙虾的均衡上市,确保二三产业优质充足的原材料的供应,二产业要借‘智’发展,加大研发力度,拓展新产品,进一步擦亮品牌,三产业要探索‘中央厨房+轻餐饮连锁’的模式,使我们潜江模式、潜江技术、潜江标准、潜江品牌始终处于全国的标杆地位。”
弹指一挥间,“潜江龙虾”品牌早已家喻户晓,并领跑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力争2025年综合产值迈向千亿。
潜江广电全媒体记者/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