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周小平
进入4月,小龙虾已经在不少虾店露脸,但不少市民反映,除了在一些电商卖菜平台有鲜活小龙虾售卖,菜市场鲜少看到小龙虾的踪迹。对此,长江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武汉本地产小龙虾基本还处于放苗阶段,而且虾苗不足。农业专家建议,水产养殖户要未雨绸缪,从四个方面加强池塘管理,尽量减少损失。
黄陂区武汉中胤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童明告诉记者,由于去冬今春一直干旱少雨,导致小龙虾苗繁殖较往年至少推迟半个月到20天。“这不仅仅是武汉市一地如此,整个江汉平原主要养殖基地都有这个问题。所以今年虾苗价格直线上涨,相较往年价格翻倍,但仍一苗难求。”
记者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因为目前小龙虾消费市场火爆,我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快速增加,今年的养殖水面增加了6万亩左右。去年小龙虾苗价格在13—15元一斤,今年的虾苗价格涨到了23—25元,依旧没有足够的虾苗可以投放进池塘。
武汉市双墩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章荣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购买规格为每斤80—100尾的虾苗5000斤左右。今年的购买合同早就签了,但目前到货量连一半都没有。“前阵子雨少,这两天下了大雨,鱼池里水多了,只等虾苗到货,希望不会错过养殖期”。
童明介绍,合作社共有5家养殖户,是集小龙虾养殖和虾苗繁殖于一体的大型养殖基地,养殖面积1800余亩,每年为市场提供小龙虾苗20万斤。而今年,由于秋冬季节严重干旱少雨,目前养殖水面缩小到300亩,虾苗产量自然锐减。目前虾苗只能供自家养殖需求,无法销售。“这两天下雨了,后期及时补苗,应该不会错过养殖期”。
目前,小龙虾人工繁殖仍不成熟,苗种来源主要依靠小龙虾自身繁殖,再加上小龙虾产卵率不高,一次只有三四百粒,虾苗产量有限。
针对这种情况,农业专家建议,水产养殖户要未雨绸缪,加强池塘管理,尽量减少损失。一是加强水质调控,想方设法增加池塘蓄水量。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临时性打井提水,加注新水,缓解供水矛盾。对干枯的池塘,将苗种集中转移到水源较好的池塘暂养,或者就近转移至大型水库、河流用网箱暂养,旱情解除后再放回原塘饲养。二是科学投喂。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饲,加强饲料管理。三是加强病害防控。强化日常管理、应激管理、增氧措施,防止病害发生。四是要有危机管理意识。趁着池塘干枯期积极做好池塘整理、排灌、消毒等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为下一步提质增产增效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