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热夏季的来临
小龙虾成了市民餐桌上
出现率很高的美食
吃货们约上三五个朋友
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吹着空调
那种感觉,简直不能再过瘾!
麻辣、蒜香、清蒸换着花样吃
弹嫩的虾肉,诱人的虾黄
汁水四溢,痛快吮指
……
然而,“虾红是非多”
关于小龙虾的传言真不少
比如↓
小龙虾都生活在臭水沟!!
小龙虾是吃垃圾长大的!!
小龙虾里面都是寄生虫!!
吃小龙虾会让肌肉溶解!!
不少小伙伴有疑问了
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呢?
今天朋朋就来帮大家
探寻关于小龙虾的真相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包括一些受污染的水体,因此小龙虾容易给人留下在污水中生长的印象,尤其是一些野生龙虾。
然而,污浊的环境并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有研究表明,小龙虾更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水体中,水质受污染的环境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
我国小龙虾年消耗巨大,野生小龙虾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大家吃到的小龙虾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
不可否认,小龙虾可以在受污染的水体中生存,并从环境中富集重金属。
通过研究发现,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污染主要积蓄在鳃、内脏,这些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部,而小龙虾可食用的肌肉(虾身)安全性较高。因此,大家吃小龙虾时不吃虾头就没啥问题。
另外,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主要有固着类纤毛虫、累枝虫、钟形虫、孢子虫、斜管虫等。不过,寄生虫也不是小龙虾的专利,大部分水产都可能携带寄生虫,而绝大多数寄生虫及其虫卵经过高温烹煮后都能被杀死。因此,只要将小龙虾彻底煮熟,就不必过分担心。
虾头里包含了虾的主要内脏器官,比如心脏、胃、肝胰腺等,还包括了虾的生殖器官,雄性为精巢,雌性为卵巢。
所谓的“虾黄”,其实是虾的消化腺,也就是肝脏、胰脏等。虾的头部下方有个排泄孔,这个排泄孔是负责排尿的,另一个排泄孔在尾部肛门,负责排其他消化产物。所以,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虾黄”并不是虾屎。
既然不是虾屎,这些“虾黄”能吃吗?由于胆脏是解毒器官,也容易富集重金属,会携带一些寄生虫,因此不建议大家食用“虾黄”。
另外,母虾在产卵季,其卵巢也会产生一些虾籽。虾籽一般是浅黄色或者金黄色的,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味道鲜美可口,但是和肝胰腺产生的“虾黄”难以分辨。
2010年,南京地区发现食用小龙虾致横纹溶解综合症患者。经综合分析发现,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与进食水产品有关,进食24小时内出现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
▲哈夫病图解
事实上,不只小龙虾一种水产品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从国外病例来看,大部分哈夫病是因食用淡水鱼(如淡水鳕鱼、鳗鱼、梭子鱼等)和小龙虾引发的。
大家食用小龙虾或淡水鱼后,一旦出现乏力、肌肉酸痛、面色苍白、酱油色尿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症状,应该立即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管制品种,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和烹饪中添加罂粟壳。食品经营者在小龙虾中添加罂粟壳或罂粟粉,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由于草果与罂粟的形状、颜色相似,常被弄混,容易闹出乌龙。草果是可以食用的调味香料,常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罂粟则是不可食用的
△草果
△罂粟
罂粟壳顶端有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草果顶端没有,而且果壳的纹路有显著纵沟及棱线,不像罂粟壳表面较平滑。
1.购买小龙虾须谨慎: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当季新鲜的小龙虾,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馆吃小龙虾,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小龙虾。
2.安全处理小龙虾:建议先把小龙虾放在清水中,让其吐净身体中的泥沙和其他杂质。清洗小龙虾时,先将鳃、细爪剪掉,然后将虾体背上的黑色肠线抽掉,用小刷子将虾壳刷洗干净。
3.必须完全加热:烹饪小龙虾前,要清洗干净,彻底煮熟,不加工或食用死亡、有异味或感官异常的小龙虾。不要食用小龙虾的虾头、虾线部分,更不要过量食用小龙虾。
4.切勿以身试法:食品经营者要合法经营,不为眼前利益在食品中添加违禁成分;在购买食品原料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供货商,并履行好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保障消费者“舌尖”安全。
大家掌握了以上知识点
就可以快乐地享用小龙虾啦
愿大家这个夏天有小龙虾作伴
吃得更爽
△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