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找准产业,因地制宜,引进泰亨农业有限公司发展小龙虾产业,建成了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小龙虾育苗培育示范基地,并以点盖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据岩孔村村支书罗延介绍,2018年上半年,岩孔村的小龙虾培育基地开始试养小龙虾,当时占地才60亩,第一年就获利近6万元。2019年,由于经济效益可观,村里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将虾塘扩建至200余亩,周边村民也纷纷开始自家养殖。
“高峰镇水资源丰富,气候也很适宜,非常适合小龙虾生长。”泰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海飞表示,岩孔村位于麻线河中上游,水体优质、气候适宜,为小龙虾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同时,与小龙虾产虾大省湖北、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岩孔村产虾周期相对较长,可形成错峰发展,建立市场优势。
“今年基地的小龙虾喜获丰收,产量近10万斤,产值达300万,明年将进入丰产期,预计产值将达到400万以上。”何海飞说,岩孔村小龙虾培育基地用黄豆、鲜鱼和玉米等食物喂养,养出来的小龙虾肉质非常细嫩,吃起来味道鲜美,在市场非常受欢迎。目前,今年的小龙虾捕捞已经进入尾声,马上就要清理虾塘,投放新的虾苗,但许多订货商还是不断打电话来想要订购小龙虾。
岩孔村小龙虾育苗培育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小龙虾+N”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技术引领、指导和保底回收,打通养殖技术瓶颈和销售渠道,通过合作社及农户参与,充分带动农户发展和保障农户利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户增收致富。
据何海飞介绍,“小龙虾+N”的发展模式是指“小龙虾+水稻”、“小龙虾+茭白”等共生模式是一种新型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做法。当投放的虾苗达到售卖期后可以先打捞80%销售,然后种上水稻或茭白等作物,剩下的小龙虾排放的粪便就是水稻和茭白的天然肥料;小龙虾后期以水稻和茭白散落的残枝作为饲料繁殖,水稻和茭白成熟后可以增加一笔收入;繁殖长成后的小龙虾又可以打捞出售,周而复始,进而达到绿色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罗延表示,接下来,岩孔村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集小龙虾虾苗培育、小龙虾销售、小龙虾垂钓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