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吃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关?

   2024-03-25 3500
核心提示:在炎炎夏日里,吃小龙虾配着啤酒聊天,是许多人喜欢的聚会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吃小龙虾后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近年来常见于报端,记者昨日也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

在炎炎夏日里,吃小龙虾配着啤酒聊天,是许多人喜欢的聚会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吃小龙虾后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近年来常见于报端,记者昨日也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该科室近日接到两名患者,均是食用小龙虾后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那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否真的跟吃小龙虾有关?广东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指出,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看,吃野外捕捞的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致病因子不详。

小龙虾肌肉溶解横纹肌溶解症_肌溶解小龙虾_小龙虾 肌溶解

事件:

两患者近日吃小龙虾后发病

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7月28日、7月31日两天,该院分别接诊了两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人。两名患者阿文和王小姐,都是食用一斤多到两斤的小龙虾后发病,患者全身出现疼痛感,且全身无力,出现“酱油尿”。经检查,他们的肌酸激酶指数分别超过6000u/L和7000u/L(正常范围是26~218u/L),肌红蛋白指数>2000u/L(正常范围是0~121u/L),两名患者的这两项指数都远远高于正常值。经对症治疗,两名患者的肌酸激酶开始下降,全身的酸痛的症状也逐渐消失。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曾毓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它最大的危害是,如果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因素,有肌肉挤压损伤、用力过度、滥用酒精或某些药物。”据曾毓介绍,该病的发病率比较低,该院每年都会收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有人因运动过度,有人因错服药物,“但接收吃小龙虾后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却很少见”。

解读:

野生小龙虾与发病有一定关联

吃小龙虾竟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少喜欢小龙虾的“吃货”有些为难了,到底要不要冒着健康风险吃美食?

对此,广东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闻剑指出,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看,吃野外捕捞的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病之间有一定关联,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与吃其它来源的小龙虾暂时没有关联。至于野生小龙虾里什么样的物质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闻剑表示,致病因子不详。由于目前尚未确定产生致病毒素的生物及什么毒素引发疾病,自然也缺乏检测和鉴定哪些小龙虾携带致病毒素的方法。

闻剑强调,小龙虾并不是唯一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发病的食物,以前也有食用水产品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但可疑食物来源暂未调查清楚。“因为病例不多,加上难以溯源,所以没有进一步的信息。”

热爱美食的“吃货”想知道,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饪方法能确保自己安全地享用小龙虾?对此,闻剑表示,烹饪并不能去除致病因子,关键看小龙虾的来源。然而,从外观上不容易区分小龙虾是人工养殖还是野生的,闻剑称,“所以我建议尽量少吃小龙虾,或者一餐内不要吃太多。另外,虾头虾黄尽量不吃。”

这样享用小龙虾更安心

1、买人工养殖的

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

2、确保彻底洗净

反复用清水换洗。烹饪前需先将小龙虾洗净。可将买来的小龙虾放在干净水体中养殖,不断换洗,直到水体较为清澈。

3、确保完全熟透

千万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可先用油炸再清炒,水煮也应保证煮10分钟以上,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4、不吃头部,不吃死虾

根据媒体报道,烹调后的小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5、每次进食有度

一次进食大量小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小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更容易导致尿酸快速增高。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小龙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