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湖“虾稻共作”占全区耕地面积90%以上

   2019-04-17 网友投稿佚名4730
核心提示:  “春天是小龙虾生长的好时节,也是我们虾农收获的好时节!”4月16日凌晨2点,运粮湖管理区大湖队的养殖大户王代明就在虾稻田

  “春天是小龙虾生长的好时节,也是我们虾农收获的好时节!”4月16日凌晨2点,运粮湖管理区大湖队的养殖大户王代明就在虾稻田里忙开了:起虾苗、分虾苗、卖虾子……

  “下午还要再捞水草、喂食,确实累点,但也乐在其中。”王代明介绍,他2016年开始发展“虾稻共作”,如今共承包了85亩虾稻田,平均每亩农田收益比从前种植传统作物增加2000元以上。

  “虾稻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遮阴、供食,产出的是优质的龙虾和绿色的稻米,属于真正的生态循环模式,切实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运粮湖管理区,像王代明这样通过“虾稻共作”发家致富的养殖大户还有很多,据统计,现如今有240余户种养规模在40亩以上,105户种养规模在80亩以上,依靠虾稻共作模式增收已成为当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运粮湖管理区通过发展“虾稻共作”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机械化作业等举措,农户大量使用机械化作业,机器投饵、机械插秧、机械收割,育秧也承包给专业的合作社,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产出效率。

  眼下,运粮湖管理区共带动896户农户投身虾稻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走上富裕之路,实现了亩平均产小龙虾150公斤、产水稻600公斤,亩平纯收入超过4000元。全区已建成4个万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示范基地,“虾稻共作”总面积达4.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围绕“虾稻共作”,运粮湖管理区推行产业化经营、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特色品牌,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绿亿园、波涛水产等企业小龙虾精深加工项目和“一口香”虾稻米加工项目;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融入“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富硒虾”“富硒稻”“楚珍源”等企业自主品牌;催生一大批销售、加工、餐饮、电商等企业……过去一年,运粮湖管理区”虾稻共作”及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达5.03亿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